未特指的滑囊或肌腱的自发性断裂Unspecified Spontaneous rupture of synovium or tendon
编码FB41.Z
关键词
索引词Spontaneous rupture of synovium or tendon、未特指的滑囊或肌腱的自发性断裂、滑囊或肌腱的自发性断裂、滑囊和肌腱的退行性断裂
缩写FB41Z、自发性断裂
别名自发性肌腱断裂、自发性滑囊破裂、肌腱自发性断裂、滑囊自发性破裂、退行性滑囊或肌腱断裂
未特指的滑囊或肌腱的自发性断裂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MRI显示肌腱连续性中断(完全断裂)或部分纤维撕裂(部分断裂)。
- 超声检查实时动态成像观察到肌腱滑动功能障碍或结构不连续。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临床表现:
- 突发性局部剧痛(≥70%病例)伴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受限)。
- 损伤瞬间可闻及"啪"声(30%-50%病例)。
- 体征阳性:
- 触诊局部凹陷畸形(完全断裂特异性体征)。
- 特定功能测试异常(如跟腱断裂的Thompson试验阳性)。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高风险因素:
- 年龄>60岁(胶原蛋白退化)。
- 系统性疾病史(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痛风)。
- 长期皮质类固醇使用史。
- 排除性证据:
- 无明确外伤史(如跌倒、撞击)。
- X线排除骨折/骨性异常。
确诊阈值
- 符合"金标准"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全部(突发疼痛+功能障碍+体征阳性)。
- ≥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功能评估]
A --> D[实验室筛查]
B --> B1(MRI-金标准)
B --> B2(超声-动态评估)
B --> B3(X线-排除骨折)
C --> C1(关节活动度测试)
C --> C2(肌力分级评估)
C --> C3(特殊体征检查)
D --> D1(炎症标志物)
D --> D2(代谢指标)
判断逻辑
- MRI:
- T2加权高信号:提示肌腱水肿/断裂。
- 肌腱连续性中断:直接诊断完全断裂(敏感度95%)。
- 优先选择:当超声结果不确定或深部肌腱(如肩袖)评估。
- 超声:
- 实时动态成像:显示肌腱滑动异常(部分断裂特征)。
- 低回声区:提示血肿/炎症(特异性80%)。
- 首选筛查:表浅肌腱(跟腱/髌腱)且成本较低。
- 功能测试:
- Thompson试验(跟腱):挤压腓肠肌无足跖屈→完全断裂。
- Empty Can Test(肩袖):抗阻外旋疼痛→冈上肌损伤。
- X线:
- 主要排除骨赘压迫、钙化性肌腱炎等机械性病因。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ESR升高:
- 意义:提示合并全身炎症(如类风湿活动期),需排查系统性疾病。
- 处理:若CRP>10 mg/L,建议风湿免疫科会诊。
- CRP/ESR升高:
- 代谢指标:
- 空腹血糖≥7.0 mmol/L:
- 意义:糖尿病加速胶原交联异常,增加断裂风险。
- 处理:内分泌科评估血糖控制方案。
- 血尿酸>420 μmol/L(男)/360 μmol/L(女):
- 意义:痛风石沉积导致肌腱脆性增加。
- 处理:降尿酸治疗+肌腱保护教育。
- 空腹血糖≥7.0 mmol/L:
- 类风湿因子(RF):
- 阳性+抗CCP阳性:
- 意义: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 处理:联合风湿科制定DMARDs方案。
- 阳性+抗CCP阳性: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突发疼痛+功能障碍 → 超声/MRI确诊。
- 鉴别重点:
- 排除外伤性断裂(详细询问病史)。
- 识别系统性病因(实验室筛查)。
- 治疗导向:
- 完全断裂:早期手术修复(<3周)。
- 部分断裂:支具固定+物理治疗。
- 基础疾病:同步病因治疗(如血糖/尿酸控制)。
参考文献:
- 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14th ed.) - 肌腱断裂诊断标准
- AAOS《肌腱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4)
- 《中华骨科杂志》肌腱自发性断裂专家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