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成纤维细胞疾患Unspecified Fibroblastic disorders
编码FB51.Z
关键词
索引词Fibroblastic disorders、未特指的成纤维细胞疾患、成纤维细胞疾患、筋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筋膜炎NOS、纤维瘤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缩写FB51Z、未特指成纤维细胞疾患
别名成纤维细胞疾病、成纤维细胞病
未特指的成纤维细胞疾患 (FB51.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组织显示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伴胶原沉积,细胞核轻度增大但无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符合率>90%)。
- 免疫组化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弥漫阳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部分阳性(符合率80%-90%)。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病理学特征:
- 成纤维细胞增生伴细胞外基质(I/III型胶原)比例失衡。
- 排除特定纤维化疾病(如硬皮病、特发性肺纤维化)。
- 临床表现:
- 可触及的边界清晰、质地韧硬的软组织肿块(发生率80%-90%)。
- 病理学特征: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影像学特征:
- MRI T2加权像:细胞丰富区呈中高信号,致密胶原区呈低信号(异常率80%-90%)。
- CT/X线:软组织肿胀影伴/不伴钙化(异常率60%-80%)。
- 症状组合:
- 肿块+局部压痛(符合率50%-70%)或肿块+关节活动受限(符合率10%-20%)。
- 影像学特征: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体格检查(触诊肿块)
│
├─二级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 X线(初筛钙化/肿胀)
│ ├─ 超声(评估血流/边界)
│ └─ MRI(金标准影像,评估信号特征)
│
└─三级检查 → 病理学检查
├─ 粗针穿刺活检
└─ 免疫组化(Vimentin/SMA)
- 判断逻辑:
- MRI信号解读:
- T2高信号区 → 提示细胞活跃增殖(需活检确认)
- T2低信号区 → 提示成熟胶原沉积(支持纤维化诊断)
- 活检指征:
- 肿块>2cm或快速增大 → 立即活检排除肉瘤
- MRI信号混杂 + 疼痛 → 优先穿刺细胞丰富区
- 鉴别诊断链:
- X线钙化阴性 + MRI低信号 → 倾向纤维瘤病
- 疼痛+关节受限 + SMA阳性 → 需排除结节性筋膜炎
- MRI信号解读: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理免疫组化:
- Vimentin阳性:确认间叶细胞来源(排除上皮性肿瘤)。
- SMA部分阳性:提示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与病变活动性正相关)。
-
炎症标志物:
- CRP/ESR轻度升高(>10mg/L或>20mm/h):
- 反映局部炎症反应,需排查继发感染(发生率10%-20%)。
- CRP/ESR轻度升高(>10mg/L或>20mm/h):
-
血常规:
- 白细胞正常:支持良性病变(若升高需排查感染/恶性肿瘤)。
-
特殊检测:
- TGF-β/PDGF血清水平:
- 显著升高 → 提示促纤维化通路激活(指导靶向治疗)。
- TGF-β/PDGF血清水平: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触诊肿块 → MRI评估信号特征 → 靶向穿刺活检 → 免疫组化确诊。
- 关键排除项:
- 必须通过病理排除:纤维肉瘤、侵袭性纤维瘤病、转移癌。
- 警示征象:
- 肿块快速增长/疼痛加剧/影像异质性增加 → 需重复活检。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肌肉骨骼章节
- Robbins《基础病理学》(第10版)结缔组织病变
- 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软组织肿瘤诊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