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肌肉疾患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muscl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28:38
编码FB3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muscles、未特指的肌肉疾患、肌肉疾患,未特指的、肌肉疾病、肌肉疾患、肌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肌炎,NOS、多部位肌肉疾患、多部位肌肉疾患,未特指、肩部肌肉疾病、肩部肌肉紊乱,未特指、肩锁关节肌肉紊乱、肩锁关节肌肉紊乱,未特指、肩关节肌肉紊乱、肩关节肌肉紊乱,未特指、胸锁关节肌肉紊乱、胸锁关节肌肉紊乱,未特指、上臂肌肉紊乱、上臂肌肉紊乱,未特指、肘关节肌肉紊乱、肘关节肌肉紊乱,未特指、肱部肌肉紊乱、肱部肌肉紊乱,未特指、前臂肌肉紊乱、前臂肌肉紊乱,未特指、腕关节肌肉紊乱、腕关节肌肉紊乱,未特指、手部肌肉紊乱、手部肌肉紊乱,未特指、腕部肌肉紊乱、腕部肌肉紊乱,未特指、指肌肉紊乱、指肌肉紊乱,未特指、掌肌肉紊乱、掌肌肉紊乱,未特指、骨盆或大腿肌肉紊乱、骨盆或大腿肌肉紊乱,未特指、臀部肌肉紊乱、臀部肌肉紊乱,未特指、髋关节肌肉紊乱、髋关节肌肉紊乱,未特指、小腿肌肉紊乱、膝关节肌肉紊乱、膝关节肌肉紊乱,未特指、踝或足肌肉紊乱、踝或足肌肉紊乱,未特指、跖部肌肉紊乱、跖部肌肉紊乱,未特指、跗部肌肉紊乱、跗部肌肉紊乱,未特指、趾肌肉紊乱、趾肌肉紊乱,未特指、踝关节肌肉紊乱、踝关节肌肉紊乱,未特指、其他足关节肌肉紊乱、其他足关节肌肉紊乱,未特指、头部肌肉紊乱、头部肌肉紊乱,未特指、颈部肌肉紊乱、颈部肌肉紊乱,未特指、脊柱肌肉紊乱、脊柱肌肉紊乱,未特指
缩写未特指肌肉疾患、不明原因肌肉病
别名肌肉问题、肌肉毛病、肌肉不适、肌肉异常

未特指的肌肉疾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
      • 通过系统检查排除已知特定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代谢性肌病等)。
      • 符合以下核心临床表现中的至少3项:
      • 近端或远端肌无力(MRC肌力评分≤4级)
      • 持续性肌肉疼痛或压痛(≥3个月)
      • 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1.5倍正常上限
      • 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短时限、低振幅电位)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病理学支持
      • 肌肉活检显示非特异性改变(肌纤维大小不一、散在坏死纤维),但无特征性病理标志。
    • 影像学支持
      • MRI显示肌肉水肿或脂肪浸润(STIR序列高信号)。
    • 遗传学筛查阴性
      • 全外显子组测序未发现已知致病性肌肉疾病相关突变。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同时至少符合1项"支持条件"。
    • 若无法获取肌肉活检,需具备典型影像学特征(MRI T2加权像异常信号)且持续症状≥6个月。

二、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层级

    ┌─────────────┐
    │ 初筛检查 │
    │ - 血清CK/LDH/ALD │
    │ - 甲状腺功能 │
    │ - 抗核抗体谱 │
    └─────────────┘

    ┌─────────────┐
    │ 特异性检查 │
    │ - 肌电图 │
    │ - 肌肉MRI │
    └─────────────┘

    ┌─────────────┐
    │ 确诊性检查 │
    │ - 肌肉活检 │
    │ - 基因检测 │
    └─────────────┘

  2. 判断逻辑

    • 血清CK检测
      • 5倍正常值需优先排除横纹肌溶解或炎性肌病

      • 1.5-3倍升高需结合肌电图判断
    • 肌电图定位
      • 近端肌群异常提示肌源性损害,远端异常需鉴别神经源性病变
    • MRI动态评估
      • 急性期选择STIR序列检测水肿,慢性期T1加权像评估脂肪替代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肌酸激酶(CK)

    • 轻度升高(1.5-3倍):非特异性肌肉损伤,需排除运动、外伤等因素
    • 显著升高(>5倍):提示急性肌肉损伤,需排查横纹肌溶解或炎性肌病
  2. 肌电图(EMG)

    • 纤颤电位:提示活动性肌膜不稳定,需与炎性肌病鉴别
    • 早期募集现象:与肌无力程度不符时提示功能性障碍可能
  3. 肌肉MRI

    • 斑片状水肿:急性期炎症活动标志(敏感度85%)
    • 脂肪浸润:提示慢性肌肉退变(特异性92%)
  4. 肌肉活检

    • 炎细胞浸润阴性:排除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关键依据
    • 线粒体异常:需进一步行呼吸链酶复合体检测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于"排除法+临床表现+客观检查"三位一体模式
  • 检查策略:遵循阶梯式流程,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检查
  • 动态监测:建议每6-12个月复评肌力、CK水平及MRI变化

参考文献

  • 《神经肌肉疾病学原理》(第4版,2022)
  • EFNS/PNS联合指南:未分化肌病诊断路径(2021)
  • UpToDate临床数据库(2024年5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