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髌骨不稳定Recurrent instability of patella
编码FA32.0
关键词
索引词Recurrent instability of patella、复发性髌骨不稳定、复发性髌骨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未特指膝关节、复发性髌股关节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 [possible translation]
同义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patella、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patella, unspecified knee、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缩写RPD、RPI
别名髌骨反复脱位、髌骨习惯性脱位、髌骨不稳、髌骨不稳定、髌骨脱位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
单侧,未特指--
左侧--
双侧--
右侧复发性髌骨不稳定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复发性髌骨不稳定(Recurrent Instability of Patella, FA32.0)是一种涉及髌股关节的疾病,其特征是髌骨在膝关节屈伸活动中反复出现脱位或半脱位。该病多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尤其是女性,且常伴有疼痛、肿胀以及运动功能受限等症状。髌骨不稳定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还可能引起髌骨软骨软化(软骨退变)甚至继发髌股关节炎。
病因学特征
-
解剖结构异常:
- 先天因素:如髌骨形态发育不良(如Wiberg III型)、股骨滑车沟发育不全(浅平或凸起)、胫骨结节外移或高位髌骨等,这些结构异常可导致髌股关节对合不良,增加髌骨脱位风险。
- 后天因素:创伤性髌骨脱位后遗留的内侧髌股韧带(MPFL)损伤或愈合不良,以及膝关节手术史导致的软组织松弛。
-
肌肉力量失衡:
- 股内侧肌(VMO)肌力减弱或激活延迟,导致髌骨外侧拉力占优;外侧支持带挛缩或髂胫束紧张进一步加重髌骨外移倾向。
- 长期高强度运动(如篮球、足球)中膝关节反复承受剪切力,可能加速髌骨稳定结构的劳损。
-
生物力学异常:
- 下肢力线异常,如Q角增大(正常女性<20°,男性<15°)、膝外翻(X型腿)或股骨前倾角增大,均可能增加髌骨外侧脱位倾向。
- 足部旋前(扁平足)或踝关节背屈受限可通过改变胫骨旋转方向间接影响髌骨轨迹。
-
神经肌肉控制障碍:
- 动态稳定机制缺陷,表现为股四头肌-腘绳肌协同收缩能力下降,或髋关节外展/外旋肌群无力(如臀中肌),导致膝关节内扣(Valgus Collapse)。
- 关节本体感觉减退,降低膝关节在运动中对异常位置的自主校正能力。
病理机制
-
髌骨轨迹异常:
- 髌骨在屈膝早期(20°-30°)脱离股骨滑车沟的生理性限制,向外侧滑动,导致髌股关节接触压力异常集中(通常在外侧关节面)。
-
软组织损伤:
- 初次脱位即可造成内侧髌股韧带(MPFL)断裂(发生率>90%),若未充分修复,韧带瘢痕愈合后张力下降,丧失限制髌骨外移的主要静力性稳定功能。
-
髌骨软骨损伤:
- 反复半脱位引发软骨剪切应力增加,导致髌骨内侧缘或股骨外侧髁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晚期出现软骨下骨水肿、囊变及骨赘形成。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急性脱位:多发生于屈膝合并股骨内旋(如急转弯)时,患者常主诉膝关节“脱臼感”,伴剧烈疼痛、肿胀(关节积血)及活动受限。
- 慢性不稳定:表现为膝前痛(上下楼梯加重)、打软腿(Giving Way)或“恐惧征”(Apprehension Sign)阳性——检查者向外推移髌骨时患者主动抵抗并出现焦虑表情。
- 体征:髌骨外移度增加(≥2级)、J-sign阳性(伸膝末期髌骨突然外移),影像学可见髌骨倾斜角(Tilt Angle)>20°或滑车沟角(Sulcus Angle)>145°。
参考文献依据实际搜索结果整理归纳而成,未直接引用具体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