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骨密度或结构疾患Unspecified Certain specified disorders of bone density or structure

更新时间:2025-06-19 01:16:46
编码FB80.Z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specified disorders of bone density or structure、未特指的骨密度或结构疾患、某些特指的骨密度或结构疾患
缩写BMD-Disorder、骨密度疾患
别名不明原因骨密度异常、不明确的骨密度疾病、未具体说明的骨密度问题、未知原因骨密度或结构异常

未特指的骨密度或结构疾患(FB8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 骨密度检测(DXA)确认

  • T值≤-2.5 SD(符合骨质疏松标准)或 Z值≤-2.0(低于同龄人参考值)。

必须条件

  1. 影像学证据
    • X线/CT显示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或断裂(≥2处)。
    • MRI证实骨微结构紊乱或隐匿性骨折。
  2. 排除其他骨病
    • 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骨质疏松症(M80)、骨软化症(M8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E88.2)等特指疾病。

支持条件

  1. 临床表现
    • 脊柱/长骨持续性疼痛(持续≥3个月)。
    • 身高缩短≥2 cm或脊柱变形(胸椎后凸>40°)。
  2. 骨代谢标志物异常
    •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20 μg/L(成人参考值:3.7-20.1 μg/L)。
    • 尿N-端肽(NTx)>65 nM BCE/mM肌酐(绝经后女性阈值)。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1. 初步筛查
    ├── 1.1 骨密度检测(DXA)
    ├── 1.2 X线平片(脊柱/髋部)
    └── 1.3 基础实验室检查
    ├── 血钙/磷
    ├── PTH
    └── 25-羟维生素D
  2. 病因鉴别
    ├── 2.1 高级影像学
    │ ├── CT(定量骨小梁分析)
    │ └── MRI(骨髓水肿评估)
    └── 2.2 骨代谢标志物
    ├── BALP
    ├── NTx
    └── P1NP
  3. 并发症评估
    └── 3.1 骨生物力学测试(如FRAX®骨折风险评估)

判断逻辑

  • DXA
    • T值≤-2.5 → 提示骨质疏松;Z值≤-2.0 → 需排查继发性病因。
  • X线/CT
    • 骨小梁稀疏+终板凹陷 → 支持骨微结构破坏。
  • 骨代谢标志物
    • BALP↑ + NTx↑ → 提示高骨转换状态,需排查代谢性疾病。
  • MRI
    • 骨髓水肿+无骨折线 → 提示早期骨坏死或应力损伤。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钙 2.1-2.6 mmol/L ↑:疑甲状旁腺亢进或骨转移;↓:维生素D缺乏或骨软化症。
血磷 0.8-1.5 mmol/L ↑:肾性骨病;↓:范可尼综合征或佝偻病。
25-羟维生素D 30-100 ng/mL <20 ng/mL:严重缺乏,需补充维生素D并监测骨密度。
PTH 10-65 pg/mL ↑>100 pg/mL:提示继发性骨质疏松(如肾衰);↓:疑骨软化症。
BALP 3.7-20.1 μg/L(成人) >20 μg/L:高骨转换状态,需抗骨吸收治疗(如双膦酸盐)。
尿NTx <65 nM BCE/mM肌酐(绝经后) >65:骨吸收活跃,骨折风险↑,需强化干预。

四、临床决策要点

  1. 诊断流程
    • 首选DXA+基础实验室检查 → 异常者行CT/MRI+骨代谢标志物 → 排除特指疾病后确诊FB80.Z。
  2. 治疗监测
    • 每6-12个月复查DXA(T值变化≥0.03 SD有意义)。
    • BALP/NTx持续↑ → 评估药物依从性或调整抗骨吸收方案。
  3. 预警指征
    • DXA Z值≤-3.0 + 多发性骨折 → 需基因检测排除罕见骨病(如成骨不全症)。

参考文献

  • WHO《骨质疏松症防治临床指南》(2023)
  • 《中华骨科杂志》骨代谢疾病诊疗共识
  •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JBMR) 骨密度评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