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骨密度或结构疾患Other specified Certain specified disorders of bone density or structure

更新时间:2025-06-19 00:28:34
编码FB80.Y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specified disorders of bone density or structure、其他特指的骨密度或结构疾患、骨发育不良、遗传性骨发育不良、获得性骨发育不良、药物诱发性骨发育不良、药物性骨发育不良、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骨连续性疾患、多部位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多部位骨连续性疾患、肩部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肩部骨连续性疾患、锁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锁骨连续性疾患、肩胛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肩胛骨连续性疾患、肩锁关节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肩锁关节骨连续性疾患、肩关节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肩关节骨连续性疾患、胸锁关节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胸锁关节骨连续性疾患、上臂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上臂骨连续性疾患、肱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肱骨连续性疾患、肘关节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肘关节骨连续性疾患、前臂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前臂骨连续性疾患、桡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桡骨连续性疾患、尺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尺骨连续性疾患、腕关节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腕关节连续性疾患、手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手骨连续性疾患、腕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腕骨连续性疾患、指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指骨连续性疾患、掌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掌骨连续性疾患、骨盆区或大腿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骨盆区或大腿骨连续性疾患、股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股骨连续性疾患、骨盆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骨盆连续性疾患、髋关节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髋(关节)骨连续性疾患、小腿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小腿骨连续性疾患、腓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腓骨连续性疾患、胫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胫骨连续性疾患、踝或足骨连续性疾患、踝或足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跖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跖骨连续性疾患、跗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跗骨连续性疾患、趾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趾骨连续性疾患、颈部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颈部骨连续性疾患、肋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肋骨连续性疾患、躯干骨连续性疾患、未特指的躯干骨连续性疾患、颅骨分离、其他骨囊肿、多部位其他骨囊肿、肩部其他骨囊肿、锁骨其他骨囊肿、肩胛骨其他骨囊肿、上臂其他骨囊肿、肱骨其他骨囊肿、前臂其他骨囊肿、桡骨其他骨囊肿、尺骨其他骨囊肿、手骨其他骨囊肿、腕骨其他骨囊肿、指骨其他骨囊肿、掌骨其他骨囊肿、骨盆或大腿其他骨囊肿、股骨其他骨囊肿、骨盆其他骨囊肿、小腿其他骨囊肿、腓骨其他骨囊肿、胫骨其他骨囊肿、踝或足其他骨囊肿、跖骨其他骨囊肿、跗骨其他骨囊肿、趾骨其他骨囊肿、头部其他骨囊肿、颈部其他骨囊肿、肋骨其他骨囊肿、颅骨其他骨囊肿、躯干其他骨囊肿、脊柱其他骨囊肿、药物诱发的骨密度或结构紊乱、不典型骨折、应力诱发的骨密度或结构紊乱、骨肥厚,不可归类在他处者、除颅骨外,骨骼骨质增生NOS、单肢骨肥厚、骨侵蚀,不可归类于他处者、骨密度增加,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别名骨密度相关疾病、骨组织疾患、骨密度或结构异常

其他特指的骨密度或结构疾患(FB80.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
      •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显示腰椎或股骨颈T值≤-2.5,符合骨质疏松标准(WHO诊断标准)。
      • 高分辨率外周定量CT(HR-pQCT)检测骨微结构异常(小梁骨数量减少≥30%或皮质孔隙度增加≥20%)。
    • 病理学确诊
      • 骨活检显示骨小梁体积(BV/TV)<15%或骨矿化延迟时间>100天(ASBMR标准)。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临床症状组合
      • 存在≥1处低创伤性骨折(椎体/髋部/桡骨远端)。
      • 进行性身高缩短(≥4cm/年)伴脊柱畸形(胸椎后凸>50°)。
    • 影像学证据
      • DXA检测T值≤-2.5,或椎体骨折评估(VFA)显示≥1个椎体压缩性骨折(Genant半定量分级≥1级)。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代谢标志物异常
      • 骨转换标志物:β-CTX >600 pg/mL(绝经后女性)或P1NP >70 ng/mL(提示高转换型骨病)。
    • 继发性病因证据
      • 血甲状旁腺激素(PTH)>88 pg/mL(提示甲旁亢)。
      • 25-羟维生素D <20 ng/mL(维生素D缺乏)。
    • 遗传学证据
      • COL1A1/COL1A2基因突变(成骨不全症)或PHEX基因突变(低磷性佝偻病)。
  4. 诊断阈值

    • 符合"金标准"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金标准证据,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中"临床症状组合" + "影像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中≥2项异常。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骨密度检测] B1 --> B11[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DXA] B1 --> B12[定量CT QCT] B --> B2[微结构评估] B2 --> B21[高分辨率外周定量CT HR-pQCT] B2 --> B22[骨小梁评分 TBS] B --> B3[骨折评估] B3 --> B31[椎体骨折评估 VFA] B3 --> B32[全身骨扫描]

C --> C1[钙磷代谢] C1 --> C11[血清钙/磷/ALP] C1 --> C12[25-羟维生素D/PTH] C --> C2[骨转换标志物] C2 --> C21[β-CTX] C2 --> C22[P1NP] C --> C3[遗传学检测] C3 --> C31[COL1A1/COL1A2基因] C3 --> C32[PHEX基因]

D --> D1[生物力学测试] D1 --> D11[骨强度有限元分析] D --> D2[跌倒风险评估] D2 --> D21[步态分析] D2 --> D22[平衡功能测试]

判断逻辑

  1. DXA

    • T值≤-2.5诊断骨质疏松;Z值<-2.0(年轻人群)提示骨量异常。
    • 结合TBS:TBS<1.23提示骨微结构退化,独立于骨密度预测骨折风险。
  2. HR-pQCT

    • 桡骨远端小梁骨数量<80/mm³或皮质孔隙度>15%提示结构衰竭风险。
    • 需与DXA互补使用,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性骨病评估。
  3. 骨转换标志物

    • β-CTX/P1NP同步升高→高转换型骨病(需排查甲亢/甲旁亢)。
    • β-CTX升高伴P1NP降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特征。
  4. 遗传学检测

    • COL1A1突变+蓝色巩膜→I型成骨不全症确诊依据。
    • 阴性结果可排除遗传性骨病,转向获得性病因排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钙磷代谢指标

    • 血钙>10.5 mg/dL
      • 意义:提示原发性甲旁亢或骨转移癌,需查PTH及骨扫描。
    • 血磷<2.5 mg/dL(成人)
      • 意义:可能为维生素D缺乏或范可尼综合征,需查尿磷/25-OHD。
  2. 骨转换标志物

    • β-CTX>600 pg/mL(绝经后)
      • 意义:骨折风险增加2倍,需抗骨吸收治疗(如双膦酸盐)。
    • P1NP>70 ng/mL
      • 意义:反映成骨活性,持续升高提示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
  3. 维生素D与PTH

    • 25-OHD<12 ng/mL + PTH>65 pg/mL
      • 意义:继发性甲旁亢,需维生素D冲击治疗(50000 IU/周×8周)。
  4. 遗传学检测

    • COL1A1移码突变阳性
      • 意义:确诊成骨不全症,需制定防骨折方案(双膦酸盐+物理防护)。
  5. 炎性标志物

    • CRP>10 mg/L + ESR>40 mm/h
      • 意义:提示感染或炎症性骨病(如Paget病),需骨活检鉴别。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影像学(DXA/HR-pQCT)结合病理学证据。
  • 关键鉴别:通过钙磷代谢与遗传学检测区分原发/继发性病因。
  • 治疗导向:β-CTX/P1NP水平决定抗骨吸收或促骨形成治疗策略。
  • 监测要点:骨密度每年检测1次,骨转换标志物每3-6月复查。

参考文献

  1. WHO《骨质疏松防治指南》(2023)
  2. ASBMR《骨转换标志物临床应用共识》(2022)
  3. IOF《骨微结构评估专家声明》(2021)
  4.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诊断标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