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遗粪症Unspecified Encopresis
编码6C01.Z
关键词
索引词Encopresis、未特指的遗粪症、遗粪症、肠道控制问题、非器质源性遗粪症 [possible translation]、非器质源性大便失禁 [possible translation]、功能性遗粪症 [possible translation]、心因性遗粪症 [possible translation]、非器质源性大便失禁、非器质源性遗粪症、功能性遗粪症、心因性遗粪症
缩写未特指遗粪症
未特指的遗粪症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年龄标准:发病年龄≥4岁(超过预期控便发育年龄)。
- 排便行为异常:反复(≥1次/月,持续≥3个月)在非厕所场所(衣物/地板/床上)排便。
- 排除器质性疾病:
- 无先天性巨结肠(直肠活检排除神经节细胞缺失)。
- 无脊柱裂/脊髓损伤(影像学/MRI阴性)。
- 无痴呆或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认知评估正常)。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伴随便秘(符合≥2项):
- 排便频率≤2次/周
- 大便Bristol分级1-2型(硬球状/干结)
- 排便时需手助
- 心理行为特征:
- 排便训练不当史(过早训练/惩罚性训练)
- 存在焦虑/对抗行为(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65)
- 体征证据:
- 直肠指检发现大量粪块潴留(溢出性失禁)
- 肛门括约肌协调障碍(排便时反常收缩)
- 伴随便秘(符合≥2项):
-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至少符合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病史与行为观察] A --> C[体格检查] C --> D[肛门直肠指检] D --> E[肛裂/脱垂筛查] A --> F[器质性疾病排除] F --> G[腹部X线/超声] F --> H[骶椎MRI] F --> I[甲状腺功能检测] A --> J[功能评估] J --> K[直肠测压] J --> L[结肠传输试验] A --> M[心理评估] M --> N[CBCL量表] M --> O[家庭环境访谈] -
判断逻辑:
- 肛门直肠指检:
- 目的:评估粪块潴留/括约肌张力
- 异常意义:触及硬粪块→支持溢出性失禁;括约肌松弛→提示神经损伤
- 腹部X线:
- 目的:量化直肠粪块负荷(Barr评分≥10提示严重潴留)
- 判断逻辑:结肠广泛积粪但无梗阻→功能性便秘相关遗粪
- 骶椎MRI:
- 目的:排除隐性脊柱裂
- 关键征象:终丝脂肪瘤/脊髓栓系→需神经外科干预
- 直肠测压:
- 目的:评估肛门直肠协调性
- 异常模式:排便时括约肌矛盾收缩→盆底失弛缓症
- CBCL量表:
- 目的:量化行为问题
- 临界值:内化问题(焦虑/抑郁)T分≥65→需心理干预
- 肛门直肠指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甲状腺功能(TSH):
- 异常升高(>4.5 mIU/L):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便秘性遗粪,需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
血电解质:
- 低钾血症(<3.5 mmol/L):加重肠蠕动减弱→需纠正电解质紊乱。
-
便钙卫蛋白:
- 升高(>50 μg/g):提示肠道炎症→需肠镜排除克罗恩病。
-
基因检测(罕见):
- RET基因突变阳性:提示Hirschsprung病风险→需全层直肠活检确诊。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年龄≥4岁+反复不当排便+排除器质性病因。
- 关键辅助检查:影像学排除脊柱病变(MRI)+ 功能评估(直肠测压)。
- 实验室重点:甲状腺功能筛查(TSH)+ 炎症标志物(便钙卫蛋白)。
- 治疗方向:便秘管理(容积性泻药)+ 行为疗法(定时如厕训练)+ 家庭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 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WHO, 2023):排泄障碍(6C01.Z)
- 北美小儿胃肠病学会立场声明(JPGN 2014;58:258)
- 罗马IV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2016)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功能性便秘诊疗共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