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Unspecified 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ur disorder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29:12
编码6B25.Z

关键词

索引词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ur disorders、未特指的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
缩写BFRBs、未特指聚焦于躯体重复行为障碍
别名未特指聚焦于身体的重复行为障碍、未特指聚焦于躯体的重复性行为障碍、未特指聚焦于身体的重复性行为障碍

未特指的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 (6B25.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重复行为特征
      • 持续≥3个月的针对自身身体部位的重复性非功能性行为(如拔毛、抠皮肤、咬指甲),平均每日发作≥1次。
      • 存在显著抑制行为的意愿但控制失败(如刻意隐藏工具或回避触发场景仍无法终止行为)。
    • 功能损害
      • 导致组织损伤(如斑秃、皮肤瘢痕、甲床畸形)或社会功能受损(如职业/学业效率下降、社交回避)。
  2. 支持条件(鉴别与共病评估)

    • 情绪调节关联
      • 行为实施时伴随焦虑缓解或紧张释放的主观体验(需排除物质滥用或器质性疾病所致)。
    • 家族史
      • 一级亲属中有类似行为障碍史(遗传风险权重增加30-40%)。
    • 环境暴露
      • 童年期存在长期压力源或情感忽视史(OR值达2.1-3.4)。
  3. 排除标准

    • 不符合强迫症(OCD)、躯体变形障碍(BDD)或其他特定BFRBs(如拔毛癖/抠皮症)的诊断阈值。
    • 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寄生虫感染等可能导致类似行为的躯体疾病。

二、辅助检查

  1. 临床评估工具

    • 结构化访谈
      • NIMH-Trichotillomania Severity Scale:评估拔毛行为的频率、控制难度及功能影响。
      • Skin Picking Scale-Revised:量化抠皮行为的强度与后果。
    • 行为监测记录
      • 要求患者使用移动端APP记录行为发作次数、持续时长及触发情境(连续监测≥2周)。
  2. 皮肤科专科检查

    • 皮肤镜检
      • 异常意义:鉴别拔毛导致的毛囊角化异常与真菌感染/斑秃的病理特征。
    • 创伤评估
      • 记录皮肤破损程度(按SCORAD评分分级),排除继发性感染。
  3. 神经心理测评

    • Go/No-Go任务
      • 判断逻辑:冲动控制缺陷(错误率>15%)支持前额叶功能抑制假说。
    • 情绪调节问卷(ERQ)
      • 认知重评得分≤25分提示情绪调节策略缺陷(常模均值31±6)。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常规实验室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
      • 慢性皮肤感染时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10×10^9/L(敏感度62%,特异度88%)。
    • C反应蛋白
      • 持续升高(>3 mg/L)提示存在慢性炎症过程,需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
  2. 神经影像学(科研用途)

    • fMRI
      • 前扣带回与眶额叶皮层激活减弱(效应量d=0.72),可作为治疗反应预测指标。
    • DTI
      • 胼胝体压部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提示白质完整性受损。
  3. 遗传检测(非诊断必需)

    • SLITRK1基因突变筛查
      • 阳性结果(检出率约5%)提示神经发育异常相关表型。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诊断路径:基于ICD-11标准的行为特征+功能损害,需排除器质性疾病。
  • 辅助检查价值:皮肤镜检与行为量表为主要工具,神经影像学限于科研场景。
  • 实验室作用: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常规检查多无特异性改变。

参考文献

  • 《ICD-11临床实施指南》(WHO, 2022)
  • Grant JE, et al. (2016). DSM-5临床案例解析
  • Stein DJ, et al. (2018). 聚焦躯体重复行为障碍的神经生物学进展(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