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痴呆引起的行为或精神紊乱Unspecified Behavioural or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dementia
编码6D86.Z
关键词
索引词Behavioural or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dementia、未特指的痴呆引起的行为或精神紊乱、痴呆引起的行为或精神紊乱
缩写未特指痴呆行为紊乱、未特指痴呆精神紊乱、未特指性痴呆行为或精神障碍
别名老年痴呆行为问题、老年痴呆情绪问题、痴呆症行为改变、痴呆症心理变化、不明原因痴呆行为表现、不明原因痴呆心理表现、不明确型痴呆患者行为异常、不明确型痴呆患者精神异常、未指定类型痴呆导致的行为或心理症状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具有病因
--脑血管病所致痴呆6D8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所致痴呆
6D85.6正常压力脑积水所致痴呆6D85.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痴呆6D85.5朊病毒病所致痴呆6D85.1亨廷顿舞蹈病性痴呆6D85.Y其他特指的分类于他处的疾病所致痴呆6D85.0帕金森病所致痴呆6D85.7头部损伤所致痴呆6D85.9唐氏综合征所致痴呆6D85.4多发性硬化所致痴呆6D85.2暴露于重金属或其他毒素所致痴呆6D85.8糙皮病所致痴呆6D84 精神活性物质(包括治疗药物)所致痴呆
6D84.1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使用所致痴呆6D84.0酒精使用所致痴呆6D84.Y其他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痴呆6D84.2挥发性吸入剂使用所致痴呆6D84.2路易体病所致痴呆6D80 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痴呆
6D80.3混合性阿尔茨海默病痴呆,伴非脑血管病6D80.2混合性阿尔茨海默病痴呆,伴脑血管病6D80.1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痴呆6D80.0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痴呆6D80.Z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痴呆,起病不明或未特指6D80.Z额颞痴呆未特指的痴呆引起的行为或精神紊乱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痴呆引起的行为或精神紊乱(Unspecified Behavioral or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是指在认知功能受损的基础上,患者出现的一系列行为或心理异常症状,这些症状的具体类型和表现形式没有明确归类于其他特定的BPSD类别中。该状态涵盖了多种非特异性的精神行为问题,如情绪波动、激越、妄想、幻觉、脱抑制等。
病因学特征
-
神经病理基础:
- 由于痴呆的类型多样,其背后的具体病理机制也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的痴呆,例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路易体痴呆(Lewy Body Dementia)、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等,可能导致不同的BPSD表现。对于未特指的情况,可能涉及上述各种病理过程中的复杂组合。
-
脑区损害模式:
- 额叶、颞叶以及边缘系统等区域的损伤被认为是BPSD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脑区的退化或损害可导致情感控制障碍、性格改变及其他行为异常。此外,第三脑室周围联合纤维集聚区的损害也可能引发智能减退并伴有行为问题。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除了疾病本身直接引发的精神行为问题外,慢性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特别是B族维生素)、重金属中毒、酒精滥用以及某些药物副作用等因素,都可通过干扰大脑正常功能而诱发或加重未特指的BPSD症状。
病理机制
-
神经递质失衡:
- 在痴呆过程中,乙酰胆碱能系统、多巴胺能系统及谷氨酸能系统的失调对BPSD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这种失衡状态影响着情绪调节、认知处理及运动控制等功能。
-
炎症反应增强:
- 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存在的炎症反应可能促进神经元死亡,并干扰正常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恶化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行为控制能力。
-
应激反应过度:
- 持续性应激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使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对海马区造成损伤,加速记忆衰退进程的同时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易怒或冷漠等。
- 精神病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等感知觉异常现象。
- 行为问题:表现为攻击性行为、漫游倾向、脱抑制行为(如不适当的言语或动作)、睡眠障碍等。
- 认知缺陷之外的功能丧失:尽管所有类型的痴呆均涉及认知功能受损,但当合并明显的行为或心理障碍时,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交互动将受到更大限制。
参考文献:《中国老年医学杂志》相关研究文章、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指南文档等权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