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的精神运动性症状Psychomotor symptoms in primary psychotic disorders
编码6A25.4
关键词
索引词Psychomotor symptoms in primary psychotic disorders、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的精神运动性症状
缩写精神运动症状、精运症
别名精神运动性症状、精神运动异常、精神运动紊乱、精神运动障碍、精神病性精神运动症状、精神分裂症精神运动症状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严重度
--基本的3值严重度量表值:轻-中-重--无具有病因
6A21 分裂情感障碍
6A21.00分裂情感障碍,首次发作,目前为症状期6A21.Y其他特指的分裂情感障碍6A21.Z未特指的分裂情感障碍6A21.1分裂情感障碍,多次发作6A21.1Z未特指的分裂情感障碍,多次发作6A21.20分裂情感障碍,持续性,目前为症状期6A21.22分裂情感障碍,持续性,完全缓解6A21.11分裂情感障碍,多次发作,部分缓解6A21.02分裂情感障碍,首次发作,完全缓解6A21.21分裂情感障碍,持续性,部分缓解6A21.01分裂情感障碍,首次发作,部分缓解6A21.2分裂情感性障碍,持续性6A21.2Z未特指的分裂情感障碍,持续性6A21.12分裂情感障碍,多次发作,完全缓解6A21.10分裂情感性障碍,多次发作,目前为症状期6A21.0分裂情感障碍,首次发作6A21.0Z未特指的分裂情感障碍,首次发作6A20 精神分裂症
6A20.1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6A20.1Z未特指的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6A20.20精神分裂症,连续病程,目前为症状期6A20.11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部分缓解6A20.21精神分裂症,持续性,部分缓解6A20.Y精神分裂症其他特指的发作6A20.Z精神分裂症,未特指的发作6A20.22精神分裂症,持续性,完全缓解6A20.2精神分裂症,持续性6A20.2Z未特指的精神分裂症,持续性6A20.02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完全缓解6A20.01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部分缓解6A20.0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6A20.0Z未特指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6A20.00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目前为症状性6A20.10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目前为症状性6A20.12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完全缓解6A20.12分裂型障碍6A24 妄想性障碍
6A24.Z未特指的妄想性障碍6A24.2妄想性障碍,目前为完全缓解6A24.0妄想性障碍,目前为症状期6A24.1妄想性障碍,目前为部分缓解6A23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6A23.00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首次发作,目前为症状期6A23.0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首次发作,完全缓解6A23.0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首次发作6A23.0Z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首次发作,未特指的6A23.Y其他特指的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6A23.Z未特指的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6A23.10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多次发作,目前为症状期6A23.1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多次发作6A23.1Z未特指的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多次发作6A23.1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多次发作,完全缓解6A23.11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多次发作,部分缓解6A23.01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首次发作,部分缓解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的精神运动性症状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的精神运动性症状(ICD-11编码:6A25.4)是精神分裂症或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常见的一组表现,这些症状主要涉及个体的行为、动作和言语的变化。这类症状通常被归类为精神运动性躁动(如无目的性活动过度)或精神运动性迟缓(如显著的全身运动和语言迟滞)。
病因学特征
精神运动性症状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
-
神经生化基础:
- 神经递质失衡是重要机制。多巴胺能系统异常可能与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及精神运动性躁动相关;谷氨酸能功能下降则与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及精神运动迟滞有关。
-
脑结构与功能改变:
- 前额叶皮层及其相关回路的功能障碍可影响行为调控,导致计划执行能力受损。
- 基底节区、边缘系统及颞叶的异常可能干扰运动控制和情绪调节,与紧张症样表现相关。
-
遗传易感性:
- 家族研究显示,有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家族史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高,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
-
环境与心理社会因素:
- 童年创伤、慢性应激等环境因素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加剧症状表达。
病理机制
-
精神运动性躁动:
- 表现为无目的性活动过度,如坐立不安、重复刻板动作,可能与皮层-纹状体环路代偿性过度激活有关。
-
精神运动迟缓:
- 动作启动困难、言语贫乏,常与前额叶-丘脑-小脑网络的功能连接减弱相关。
-
紧张症:
- 包括蜡样屈曲、刻板姿势、缄默等,多与基底节区GABA能神经元功能抑制及多巴胺信号紊乱相关。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精神运动性躁动:无法自控的动作增多,常伴有主观焦虑感。
- 精神运动迟缓:动作幅度减小、反应延迟,严重时可达到木僵状态。
- 紧张症表现:从姿势维持(如空中枕头)到抗拒指令(违拗),可突然转变为激越状态。
- 症状评估需结合至少72小时内的行为观察,并排除物质滥用或躯体疾病所致障碍。
参考文献:以上内容基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及其他专业医学文献整理而成。对于特定疾病的深入理解,请参阅相关教科书或咨询专业医护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