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物质使用所致障碍Other specified Disorders due to substance use
编码6C4Y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due to substance use、其他特指的物质使用所致障碍
缩写OTMSUO
别名其他特指药物使用障碍、其他特指药物所致障碍、其他特指药物使用行为障碍、其他特指药物使用相关障碍、其他特定药物使用障碍、其他特定药物所致障碍、其他特定药物使用行为障碍、其他特定药物使用相关障碍、其他指定药物使用障碍、其他指定药物所致障碍、其他指定药物使用行为障碍、其他指定药物使用相关障碍
其他特指的物质使用所致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行为学评估:符合ICD-11中"6C4Y"类目的核心诊断特征:
- 物质使用行为导致显著临床痛苦或功能损害(社会/职业/认知)
- 存在至少2项依赖综合征特征(如渴求、耐受性、戒断症状)
- 排除原发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
- 临床行为学评估:符合ICD-11中"6C4Y"类目的核心诊断特征: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物质特异性证据:
- 明确使用ICD-11未单独分类的精神活性物质(如吸入剂、苯二氮䓬类、合成大麻素等)
- 物质使用与症状出现存在明确时间关联(中毒期或戒断期)
- 行为障碍特征:
- 持续12个月内出现≥2项依赖行为:
• 控制能力丧失(使用量/时长超出预期)
• 大量时间用于获取/使用/恢复
• 忽视社交/职业义务
• 明知危害仍持续使用
- 持续12个月内出现≥2项依赖行为:
- 物质特异性证据: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生理依赖标志:
- 戒断症状评分≥8分(临床戒断评定量表CIWA)
- 耐受性表现(剂量递增≥50%维持原效果)
- 心理社会损害:
- SDS(Sheehan功能障碍量表)评分≥6分
- 存在高危行为(如注射器具共用、驾驶时使用)
- 生理依赖标志: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临床评估] A --> C[实验室检测]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结构化访谈:SCID-5) B --> B2(行为量表:ASI成瘾严重指数) C --> C1(尿液毒理筛查) C --> C2(血液药物浓度) C --> C3(肝肾功能检测) D --> D1(脑部MRI) D --> D2(心电图) -
判断逻辑:
- 毒理筛查阳性:
- 尿液/血液检出目标物质代谢物 → 证实近期使用
- 阴性结果需结合窗口期判断(如苯二氮䓬类窗口期3-7天)
- 脑部MRI异常:
- 前额叶皮质萎缩 → 提示长期执行功能损害
- 杏仁核体积增大 → 关联情绪调节障碍
- 量表评估:
- ASI药物使用分量表>4分 → 支持重度使用诊断
- SDS工作/家庭功能项≥3分 → 证实社会功能损害
- 毒理筛查阳性: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尿液毒理筛查 | 阴性 | 阳性提示物质暴露,需结合代谢半衰期判断使用时间 |
AST/ALT | <40 U/L | >2倍升高提示肝损伤(常见于吸入剂/合成大麻素滥用) |
肌酐 | 0.6-1.2 mg/dL | >1.5 mg/dL提示肾小管损伤(溶剂滥用特征) |
CD4+T细胞计数 | 500-1500 cells/μL | <350 cells/μL需排查HIV风险(注射用药) |
QT间期(ECG) | <440 ms | >500 ms预警心律失常风险(常见于抗胆碱能药物滥用) |
血清皮质醇 | 5-25 μg/dL (AM) | 晨值<3 μg/dL提示HPA轴抑制(阿片类/苯二氮䓬类慢性使用) |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肝功能异常:立即停用肝毒性物质,补充谷胱甘肽
- QT间期延长:停用相关物质,监测电解质
- HIV/HCV阳性:转诊感染科并启动暴露后预防
四、诊断流程要点
- 首要鉴别:排除物质戒断引发的短暂症状(<4周)
- 共病评估: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分 → 需鉴别原发性抑郁
- PANSS阳性症状>15分 → 排除精神分裂症
- 治疗导向诊断:
- 存在生理依赖证据 → 需医学监督下脱毒
- 单纯行为失控 → 侧重认知行为治疗
参考文献:
- ICD-11临床实践指南(WHO, 2023)
- 美国成瘾医学会(ASAM)诊疗标准
- 《物质使用障碍生物标志物共识》(JAMA Psychiatr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