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腕或手其他部位的浅表性损伤Unspecified Superficial injury of other parts of wrist or hand

更新时间:2025-06-18 20:09:58
编码NC51.1Z

关键词

索引词Superficial injury of other parts of wrist or hand、未特指的腕或手其他部位的浅表性损伤、腕或手其他部位的浅表性损伤
缩写未特指腕或手浅表性损伤、腕或手其他部位浅表性损伤
别名腕或手浅表伤、手部轻微擦伤、腕部擦伤、手部皮肤擦伤、手腕擦伤、手背擦伤、手掌擦伤

未特指的腕或手其他部位的浅表性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解剖定位明确:损伤严格局限于腕部或手部(排除手指、拇指及明确解剖亚区)。
    • 浅表性损伤特征
      • 仅累及表皮和/或真皮层,无深层筋膜、肌肉、骨骼或神经血管结构受累证据。
      • 伤口深度<2mm,无皮下脂肪或肌腱外露。
    • 排除条件:影像学检查(如X线)确认无骨折、关节脱位或骨裂。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创伤史:明确的外伤事件(如撞击、摩擦或锐器接触),时间窗在72小时内。
    • 症状一致性:符合以下至少2项:
      • 局部刺痛或触痛(VAS疼痛评分≤4分)。
      • 伤口面积≤3cm²的擦伤/裂伤/瘀斑。
      • 关节活动度保留≥80%(与健侧对比)。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符合≥2项"支持条件"可增强诊断确定性。

二、辅助检查

  1. 体格检查树

    ┌─视诊(伤口形态评估)
    │ ├─开放性损伤:测量裂口长度/深度
    │ └─闭合性损伤:观察瘀斑范围及颜色演变
    ├─触诊
    │ ├─压痛定位(单点/弥散)
    │ └─皮下波动感检测(排除血肿)
    └─功能测试
    ├─腕关节背屈/掌屈角度测量
    └─握力测定(与健侧对比)

  2. 影像学检查

    • X线平片
      • 判断逻辑:对疑似骨损伤者(如轴向压痛阳性、叩击痛)进行三体位投照(正位/侧位/斜位),重点观察腕骨排列及掌骨皮质连续性。
    • 超声检查
      • 判断逻辑:高频探头(12MHz)评估浅表软组织层次,识别异物残留或早期血肿形成。
  3. 特殊检查

    • 创面细菌培养:仅适用于污染伤口或延迟就诊(>6小时)伴渗出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常规检查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10×10⁹/L:提示继发感染可能(敏感度62%,特异度85%)。
      • 中性粒细胞比例>75%:需警惕蜂窝织炎发展风险。
    • CRP
      • ≥10 mg/L:提示组织炎症反应活跃(阴性预测值92%)。
  2. 微生物检测

    • 创面拭子培养阳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检出:需启动局部抗菌治疗。
      • 多重耐药菌检出:调整清创方案并送药敏试验。
  3. 凝血功能

    • PT延长>3秒:需排查凝血障碍导致的持续性渗血。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于解剖定位+浅表损伤特征+影像学排除深层损伤的三联验证。
  • 检查策略:优先进行功能性体格检查,影像学仅用于高危病例(如机械暴力史)。
  • 实验室价值:主要用于感染监测,不作为常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创伤外科学》(第9版)手部浅表损伤诊断规范
ICD-11临床实施指南(2024更新版)
AOTrauma软组织损伤管理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