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或手其他部位的浅表性损伤Superficial injury of other parts of wrist or hand
编码NC51.1
子码范围NC51.10 - NC51.1Z
关键词
索引词Superficial injury of other parts of wrist or hand
缩写腕手浅表伤
别名手腕擦伤、手掌擦伤、手背擦伤、手腕皮肤破损、手掌皮肤破损、手背皮肤破损、手部轻微外伤、手部皮肤损伤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损伤类型
--
浅表血肿--
水疱,非热伤性--
外部挛缩--
昆虫咬伤,无毒的XJ06K 浅表异物
XJ3U1
浅表碎片XJ3U1
挫伤XJ3U1
擦伤发生部位
XA65Z3 指蹼
XA4012
手的第三指蹼XA1BR6
手的第一指蹼XA5PY9
手的第二指蹼XA3WG2
手的第四指蹼XA2J63 腕
XA0J47
腕尺侧缘XA3LK1
腕桡侧缘XA6AR5
腕掌面XA0SH5
腕背面XA0SH5
指关节XA30Z6 手背
XA3T43
指关节XA3NY8 手掌
XA3FJ0
掌远端XA5TQ4
小鱼际隆起XA2JN4
鱼际隆起XA50E4
掌心XA00D7
掌近端腕或手其他部位的浅表性损伤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腕或手其他部位的浅表性损伤是指发生在腕部或手部(不包括手指和拇指)皮肤及其邻近组织的轻微创伤。这类损伤仅累及表皮及真皮浅层,不涉及深层肌肉、骨骼、肌腱或神经血管结构。根据ICD-11编码系统,此类损伤被归类于编码NC51.1之下,作为腕或手浅表性损伤的一个特定子类。
病因学特征
-
外力作用机制:
- 直接接触:物体撞击或擦伤皮肤表面,例如跌倒时手部触地、工作时工具刮擦等。
- 摩擦与剪切力:重复性动作导致表皮磨损,如长期使用手动工具作业、体育活动中皮肤与器械摩擦。
- 锐器切割:刀具、玻璃碎片等尖锐物品造成的浅表划伤或小范围割伤(未穿透真皮层)。
- 浅表性动物损伤:非毒性的昆虫叮咬或宠物轻微抓咬导致的表皮破损。
-
常见场景:
- 日常活动:家庭劳动中不慎碰撞家具边缘、厨房用具误操作(如切菜时表皮划伤)。
- 职业暴露:建筑工人、机械师等因工具使用不当或防护不足导致的表皮擦伤;厨师处理食材时的浅表切割伤。
- 运动事故:篮球、足球等竞技项目中手部撞击或摔倒造成的表皮挫伤或擦伤。
病理机制
-
皮肤屏障破坏:
- 表皮连续性中断,真皮浅层可能受累,但基底膜通常保持完整。
- 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少量出血,多可自行止血。
- 神经末梢暴露引发短暂性疼痛。
-
炎症反应启动:
- 创口周围红肿、皮温升高,为局部血管扩张及血浆成分渗出所致。
-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以清除病原体及坏死组织。
- 组织液渗出可稀释毒素并运输免疫因子至损伤区域。
-
愈合过程:
- 清创后,残存的基底细胞及毛囊附属器上皮细胞向创面迁移并增殖。
- 表皮再生完成后,瘢痕组织轻微或无可见瘢痕。
- 无感染等并发症时,7-14天内可完全愈合。
临床表现
-
外观特征:
- 皮肤可见擦伤、线状划痕或小裂口,深度不超过真皮乳头层。
- 创面可能有少量渗血或血清渗出,干燥后形成薄痂。
- 异物残留时可见刺入点,但无深层组织嵌入(如木刺仅存于表皮)。
-
症状体验:
- 轻度至中度疼痛,活动手腕或直接压迫创面时加重,静息时多可缓解。
- 局部轻微肿胀及触痛,无关节活动障碍或肌力下降。
- 偶见短暂性感觉异常(如刺痛),但无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上述内容综合整理自《腕和手的浅表损伤的健康教育》、《浅表损伤》等相关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