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眼或眶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eye or orbit

更新时间:2025-06-18 21:04:09
编码NA06.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eye or orbit、未特指的眼或眶损伤、眼或眶损伤、眼损伤NOS、眼部损伤、眼球损伤、虹膜损伤、泪器损伤、泪道管损伤、浅表泪器损伤、创伤性泪道破裂、脉络膜损伤、巩膜损伤、巩膜浅表损伤、玻璃体损伤、眼眶损伤、眼眶损伤 NOS、眼眶损伤NOS
缩写NA06Z、未特指眼眶损伤
别名不明原因眼损伤、未具体说明的眼部创伤、未明确类型的眼或眶损伤、未分类的眼部损伤、未详细描述的眼或眶损伤、未特指眼及眼眶损伤、未指定类型的眼或眶损伤、未明示眼或眶损伤、未标明眼或眶损伤、未注明眼或眶损伤

未特指的眼或眶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外伤史
      • 机械性外力作用于眼部或眶周区域(如撞击、穿透伤、异物侵入)。
    • 典型体征
      • 至少一项以下客观表现:
      • 眼睑淤血/肿胀,结膜下出血。
      • 视力下降(Snellen视力表下降≥2行)。
      • 前房积血、瞳孔形态异常或对光反射迟钝。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CT显示眼眶骨折、眼内异物或眼后节结构损伤(如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
      • MRI提示视神经鞘增厚或眼外肌挫伤。
    • 功能评估异常
      • 眼球运动受限(单方向活动度减少≥50%)。
      • 眼内压异常(>21 mmHg或较对侧眼差异>5 mmHg)。
  3.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明确外伤史”和至少一项“典型体征”。
    • 高度可疑:若外伤史不明确,需满足以下两项:
      • 影像学阳性发现(如眶壁骨折)。
      • 功能异常(视力下降+眼球运动受限)。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首选检查
    │ ├─ 眼眶CT平扫+三维重建(敏感度95%):评估骨折、异物及骨性结构
    │ └─ 眼部B超(敏感度80%):筛查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

    └─ 补充检查
    ├─ 眼眶MRI(T2加权序列):评估视神经损伤、眼外肌水肿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测睫状体分离、房角后退

  2. 判断逻辑

    • CT检查
      • 发现眶壁骨折(如内侧壁“爆裂性骨折”)→ 需评估眼外肌嵌顿风险。
      • 眼内金属异物→ 禁忌MRI检查。
    • B超检查
      • 玻璃体混浊伴后运动阳性→ 提示玻璃体积血。
      • 视网膜高回声带脱离→ 需紧急手术干预。
    • 功能评估
      • 眼球运动受限+复视→ 提示眼外肌损伤或神经麻痹。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前房穿刺(仅在复杂病例):

    • 红细胞阳性→ 确诊前房积血,需监测继发性青光眼风险。
  2. 炎症标志物(合并感染时):

    • C反应蛋白(CRP)>10 mg/L→ 提示合并感染或组织坏死。
    • 白细胞计数>12×10⁹/L→ 需排查眼内炎或眶蜂窝织炎。
  3. 凝血功能(反复出血者):

    • PT/APTT延长→ 可能加重前房积血,需调整止血方案。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外伤史结合体征(视力下降+结构损伤)为确诊基石,影像学证据用于明确损伤范围。
  • 检查优先级:CT为首选,B超用于快速筛查,MRI保留给视神经损伤评估。
  • 实验室作用:主要用于排查并发症(感染、凝血障碍),非诊断必需。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
  •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眼外伤管理指南》
  • 《中华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 Radiology: Volume 289, Issue 3 (Ocular and Orbital Trauma Im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