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血管撕裂Laceration of blood vessel of thumb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NC56.40

关键词

索引词Laceration of blood vessel of thumb、拇指血管撕裂
缩写TVL
别名Thumb-Vessel-Laceration

拇指血管撕裂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检查阳性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血管撕裂的具体位置和程度,是诊断血管撕裂的金标准。
      •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能够提供详细的血管解剖结构,帮助确定损伤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2. 支持条件(临床与体征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剧烈疼痛:患者通常会立即感到受伤部位剧烈疼痛,尤其是在动脉受损时更为显著。
      • 出血:伤口处可见鲜红色血液流出,严重者可能短时间内失血较多。动脉性出血因其压力较高往往更加剧烈;而静脉出血则相对缓慢但总量较大。
      • 肿胀与淤青:受伤部位可能出现迅速的肿胀,并随时间推移形成皮下淤青。
      • 感觉障碍:若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麻木或刺痛感。
      •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受累手指可能出现活动受限,尤其是在伴有肌腱或神经损伤时更为明显。
    • 体征
      • 局部伤口:明显可见伤口处出血点,颜色鲜红或暗红不一。
      • 肿胀与淤青:周围软组织迅速肿胀变色,触摸时温度升高。
      • 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观察到指甲床苍白、感觉麻木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
      • 功能障碍:无法主动完成拇指的伸展动作,或者仅能以非常有限的角度执行该操作。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典型临床表现(剧烈疼痛+出血+肿胀/淤青)。
      • 体征(局部伤口+肿胀/淤青+功能障碍)。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异常+凝血功能异常)。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 异常意义:可以评估血管损伤的程度,显示血流情况和血肿位置。
      • 判断逻辑:对于初步筛查和评估血管损伤程度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异常意义:能够提供详细的血管解剖结构,帮助确定损伤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 判断逻辑:适用于需要详细血管解剖信息的情况,尤其是手术前评估。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异常意义:是诊断血管撕裂的金标准,可以清晰显示血管损伤的具体情况。
      • 判断逻辑:在需要明确血管损伤细节时使用,尤其适用于复杂或难以诊断的病例。
  2. 临床鉴别检查

    • 神经系统检查
      • 异常意义:评估是否存在神经损伤,如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
      • 判断逻辑: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排除或确认神经损伤的存在。
    • 关节功能评估
      • 异常意义:评估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判断是否有肌腱或关节损伤。
      • 判断逻辑: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排除或确认肌腱或关节损伤的存在。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
    • 红细胞计数下降:提示急性失血导致的贫血。
    • 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提示急性失血导致的贫血。
    • 红细胞压积下降:提示急性失血导致的贫血。
  2. 凝血功能检查

    •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的影响。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提示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
    • 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 D-二聚体升高:提示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或纤溶亢进。
  3. 生化检查

    • 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 电解质紊乱:提示严重的失血或休克状态。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影像学证据(DSA或MRA),结合典型症状及体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超声、MRA、DSA)和临床评估(神经系统检查、关节功能评估)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结果,以评估出血和凝血状态。

权威依据:《创伤外科学》、《血管外科诊疗指南》、《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