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器官损伤Injury of intra-abdominal organs
编码NB91
子码范围NB91.0 - NB91.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intra-abdominal organs
同义词Abdomen viscera injury、abdominal viscera trauma、abdominal viscera injury、intra-abdominal trauma、abdominal viscera blunt trauma、abdominal viscera blunt injury、internal injury of abdomen、internal injury of abdominal organs、腹部内脏创伤、腹部内脏损伤、腹内损伤、腹腔脏器钝性创伤、腹腔脏器钝性损伤、腹部脏器损伤、腹部内伤、腹部器官内伤
缩写腹内伤
别名腹部内脏受损、腹内脏器损伤、腹腔器官损伤
腹内器官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检查阳性:腹部CT扫描或超声波检查显示腹腔内出血、器官损伤或腹腔积液。
- 腹腔穿刺阳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且红细胞计数 > 100,000/mm³ 或出现胆汁、消化液等。
- 手术探查结果:在手术中直接观察到腹内器官损伤。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腹痛:几乎所有腹内器官损伤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90%-100%)。
- 腹胀:由于血液积聚或者肠道功能障碍引起(70%-80%)。
- 恶心呕吐:常见于上消化道损伤(60%-70%)。
- 便血/尿血:提示相应消化道或泌尿系统存在活动性出血(30%-50%)。
- 休克征象:如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20%-40%)。
- 体征:
- 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80%-90%)。
- 腹部压痛:多集中在受伤区域,可能伴有局部皮肤红肿(70%-80%)。
- 移动性浊音:提示腹腔内有积液(60%-70%)。
- 肝浊音界消失:肝脏损伤时,肝浊音界可能消失或缩小(40%-50%)。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或腹腔穿刺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急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尿血/休克征象)。
- 体征(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消失)。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
- 异常意义:用于初步评估腹腔内出血、器官损伤及腹腔积液。适用于急诊快速筛查。
- CT扫描:
- 异常意义:高分辨率CT是诊断腹内器官损伤的重要手段,能够详细显示出血、器官损伤及腹腔内积液等情况。对于实质性脏器损伤和空腔脏器损伤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X线检查:
- 异常意义:膈下游离气体提示胃肠道穿孔。对于开放性损伤,X线还可显示异物位置。
- 腹部超声:
-
临床鉴别检查:
- 腹腔穿刺:
- 判断逻辑: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且红细胞计数 > 100,000/mm³ 或出现胆汁、消化液等,高度提示腹内器官损伤。
- 腹腔灌洗:
- 判断逻辑:通过腹腔灌洗获取液体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腹腔内出血或感染情况。
- 腹腔穿刺:
-
流行病学调查:
- 受伤机制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受伤机制(如交通事故、跌落、挤压等),增强诊断指向性。
- 受伤机制追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升高(>10,000/μL):提示炎症反应(阳性率:约80%-90%)。
- 红细胞计数下降:提示失血性贫血(阳性率:约70%-80%)。
-
凝血功能:
-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提示凝血功能障碍(阳性率:约60%-70%)。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消耗过多(阳性率:约60%-70%)。
-
生化指标:
- 乳酸水平升高(>2 mmol/L):提示组织缺氧和代谢紊乱(阳性率:约50%-60%)。
-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升高:提示胰腺损伤(阳性率:约30%-40%)。
-
尿常规:
- 尿潜血阳性:提示泌尿系统损伤(阳性率:约30%-50%)。
-
血气分析:
- 代谢性酸中毒:提示组织缺氧和代谢紊乱(阳性率:约40%-50%)。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影像学检查(CT或超声波)和腹腔穿刺结果,结合典型症状及体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尤其是CT扫描)和腹腔穿刺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等结果。
权威依据:《急诊医学》、《创伤外科学》等相关专业书籍;正保医学教育网、百度百科等权威网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