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脑损伤Focal brain injury
编码NA07.4
子码范围NA07.40 - NA07.4Z
关键词
索引词Focal brain injury
缩写局灶性脑损、局灶脑损伤
别名局部脑损伤、脑局部挫伤、脑局灶性创伤
局灶性脑损伤(NA07.4)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 头痛:
- 常见(70%-90%),因脑组织损伤或颅内压升高引起,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疼痛。
- 意识障碍:
- 急性期常见(50%-80%),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或昏迷,严重程度与损伤范围和出血量相关。
- 恶心与呕吐:
- 常见(60%-75%),由脑干受压或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
-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 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可能出现:
- 偏瘫或肌力下降(运动区损伤时高发,40%-60%);
- 失语症(优势半球损伤时常见,30%-50%);
- 视觉障碍(枕叶损伤时较多见,20%-40%)。
- 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可能出现:
- 癫痫发作:
- 较少见(10%-20%),多见于皮质挫伤或血肿直接刺激神经元。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 瞳孔异常:
- 损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提示脑疝风险),发生率约15%-25%。
- 运动功能障碍:
- 偏瘫、肌张力增高或病理反射阳性(如巴宾斯基征),常见于运动皮质或内囊损伤(50%-70%)。
- 语言障碍:
- 表达性或感受性失语(优势半球损伤时显著),发生率约30%-50%。
- 生命体征异常:
- 严重损伤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库欣反应),提示颅内压急剧升高(10%-15%)。
影像学特征
- CT/MRI表现:
- 脑挫伤:局部脑组织低密度(CT)或T2高信号(MRI),伴周围水肿带(80%-90%)。
- 出血性病变:挫伤灶内高密度影(CT)或磁敏感序列低信号(MRI),见于出血性挫伤(40%-60%)。
- 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或脑室受压(提示严重水肿或血肿,20%-30%)。
实验室特征
目前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用于诊断局灶性脑损伤,但以下检查可辅助评估继发损害:
- 凝血功能异常(如D-二聚体升高):提示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风险(10%-20%);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相关(15%-25%)。
说明
- 几率数据依据:基于创伤性脑损伤(TBI)流行病学研究(如《Neurosurgery》《Journal of Neurotrauma》),局灶性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损伤部位、机制及继发性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 影像学敏感度:CT在急性期检出挫伤或出血的敏感度达95%以上(参考文献: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for Head Trauma)。
- 局限性:非出血性挫伤或微小撕裂伤可能在早期影像学中隐匿,需结合临床动态观察。
注:以上数据综合参考创伤性脑损伤诊疗指南及影像学研究,具体表现需结合个体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