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粟粒性结核Unspecified Miliary tuberculos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5:19:05
编码1B13.Z

关键词

索引词Miliary tuberculosis、未特指的粟粒性结核、粟粒性结核、粟粒性结核,未特指的、粟粒性TB[结核]、孔卡托病、播散性坏死性结核、播散性结核性退行性变、播散性结核性坏疽、MTB[粟粒性结核]、播散性粟粒性结核病、播散性结核病、全身播散性结核、播散性结核性退变、播散性坏死型结核、播散性粟粒性结核、播散型粟粒性结核
别名米粒样结核、弥漫性粟粒性结核、全身性粟粒性结核

未特指的粟粒性结核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组织(肝、骨髓、淋巴结等)中发现典型结核性肉芽肿伴干酪样坏死,并检出抗酸杆菌。
    •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血液、骨髓或脑脊液标本中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MTB)。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影像学特征:胸部CT显示双侧弥漫性1-3mm粟粒样结节(阳性率>90%)。
    • 持续性全身症状:发热≥38℃持续2周以上,伴盗汗/体重减轻(下降>10%)。
    • 高危因素:HIV感染、免疫抑制剂使用、糖尿病或营养不良等免疫缺陷状态。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证据
      • IFN-γ释放试验(IGRA)阳性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硬结直径≥15mm(非HIV患者)
    • 器官受累证据(满足任意2项):
      • 肝脾肿大(影像学证实)
      •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征阳性)
      • 骨髓抑制(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00×10⁹/L)
    • 治疗反应:抗结核治疗2周后体温下降>1℃。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粟粒性结核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免疫学检测] A --> E[器官功能评估] B --> B1(血液/骨髓培养) B --> B2(组织病理活检) B --> B3(核酸扩增检测) C --> C1(胸部HRCT) C --> C2(腹部超声) C --> C3(头颅MRI) D --> D1(IGRA) D --> D2(TST) E --> E1(肝肾功能) E --> E2(骨髓穿刺) E --> E3(腰椎穿刺)

判断逻辑

  1. 病原学检测

    • 培养阳性:确诊金标准(敏感性30-50%,特异性100%)
    • 组织活检:发现肉芽肿+抗酸杆菌可确诊(需排除其他肉芽肿性疾病)
    • Xpert MTB/RIF:阳性结果支持诊断(尤其脑脊液/骨髓标本)
  2. 影像学检查

    • HRCT:粟粒结节需与转移瘤、真菌感染鉴别(结核结节分布均匀,大小一致)
    • 腹部超声:肝脾肿大伴低回声结节提示粟粒播散
    • 头颅MRI:脑膜强化或结核瘤提示神经系受累
  3. 免疫学检测

    • IGRA阳性:提示结核感染(不能区分活动/潜伏)
    • TST假阴性:免疫抑制者需结合其他指标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常规
- 血红蛋白 ♂130-175 g/L <100 g/L:提示慢性病贫血或骨髓浸润
- 血小板 125-350×10⁹/L <100×10⁹/L:提示骨髓受累或DIC风险
炎症标志物
- CRP <5 mg/L >50 mg/L:提示严重感染或播散性疾病
- ESR ♂<15 mm/h >60 mm/h:活动性结核标志
肝功能
- ALT/AST <40 U/L 升高2倍:提示肝粟粒结节或抗结核药物肝损
- 白蛋白 35-55 g/L <30 g/L: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
脑脊液检查
- 白细胞 0-5/μL >20/μL(淋巴细胞为主):提示结核性脑膜炎
- 蛋白 0.15-0.45 g/L >1 g/L:血脑屏障破坏
- 葡萄糖 2.5-4.5 mmol/L <血糖50%:细菌感染特征

处理建议

  • 培养阳性:立即启动四联抗结核治疗(HRZE方案)
  • CRP>100 mg/L伴持续高热:需排查合并感染或IRIS(免疫重建综合征)
  • 脑脊液异常:按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治疗,监测颅内压

参考文献
WHO《结核病诊断操作手册》(2025版)
美国胸科协会《结核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
《哈里森内科学:感染性疾病分册》(第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