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恶性疟Unspecified Malaria due to Plasmodium falciparum
编码1F40.Z
关键词
索引词Malaria due to Plasmodium falciparum、未特指的恶性疟、恶性疟、胆汁性血红蛋白尿热、黑水热、疟疾黑水热、恶性疟原虫、西非热、疟疾血尿、血红蛋白尿热、血红蛋白尿疟疾、恶性疟原虫疟疾、疟疾性血红蛋白尿、疟疾性血尿、恶性疟疾[间日疟]、热带疟疾、疟疾休克、查格雷斯病毒病、瘴疟、MTM[恶性间日疟]、tm[恶性间日疟]、巴拿马热、St[恶性疟]、每日热、夏秋热、夏秋疟、夏秋疟疾热、恶性疟发热、重症间日疟发热、重症间日疟、恶性间歇热、日发疟、间歇性疟疾发热、间歇性重症间日疟、疟疾伴寒战、急性恶性疟发热、查格里斯热、持续性疟疾热、黑素尿、黑尿热、恰格尔斯热、持续疟疾热、夏秋疟疾
缩写PF-malaria
别名恶疟、恶性疟原虫感染
未特指的恶性疟(ICD-11: 1F4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寄生虫学检测阳性:
- 外周血厚/薄涂片镜检发现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配子体或裂殖体(WHO疟疾诊断金标准)。
- PCR检测检出恶性疟原虫特异性核酸序列(如Pfldh、Pfsurfin基因)。
- 寄生虫学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
- 急性发热(体温≥38.5℃)伴以下至少一项:
- 寒战-高热-大汗三联征
- 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的头痛/肌痛/呕吐
- 流行病学暴露:
- 发病前7-30天曾居留或旅行至疟疾流行区(如撒哈拉以南非洲)。
- 急性发热(体温≥38.5℃)伴以下至少一项:
-
支持条件:
- 实验室异常阈值:
- 血小板计数<100×10⁹/L(敏感性>80%)
- 总胆红素>20.5 μmol/L(提示溶血)
- 器官受累证据:
- 意识障碍(GCS≤11分)或癫痫发作(提示脑型疟)
- 尿量<0.5 ml/kg/h持续6小时(提示急性肾损伤)
- 实验室异常阈值: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病原学检测
│ ├── 显微镜检查(厚/薄血涂片)
│ └── 分子检测(PCR, LAMP)
├── 血液学评估
│ ├── 全血细胞计数(重点关注Hb, PLT)
│ └── 凝血功能(PT/APTT)
├── 器官功能评估
│ ├── 肝功能(AST/ALT/Bil)
│ ├── 肾功能(Cr/BUN)
│ └── 血糖监测
└── 影像学检查
├── 头颅CT/MRI(疑似脑型疟)
└── 胸部X线/CT(疑似ARDS) -
判断逻辑:
- 显微镜检查:
- 阳性:直接确诊;阴性需48小时内重复3次(因原虫密度波动)
- 环状体≥5%提示重症风险(WHO 2022)
- PCR检测:
- 用于镜检阴性但临床高度疑似病例,检出限达5-10 parasites/μL
- 血小板减少:
- <100×10⁹/L时恶性疟阳性预测值达92%(《临床传染病》2019)
- 头颅影像:
- 脑水肿+寄生虫血症=脑型疟确诊依据(《哈里森内科学》)
- 显微镜检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涂片 | 检出恶性疟原虫 | 确诊依据 | 立即启动抗疟治疗 |
血红蛋白 | <7 g/dL | 重度溶血性贫血 | 输血支持+密切监测溶血指标 |
血小板 | <50×10⁹/L | 微血管病变/凝血激活 | 评估DIC风险,避免侵入性操作 |
血糖 | <2.2 mmol/L | 寄生虫糖消耗/肝糖原耗竭 | 静脉补充25%葡萄糖 |
肌酐 | >265 μmol/L | 急性肾小管坏死(黑尿热) | 肾脏替代治疗指征 |
乳酸 | >5 mmol/L | 组织灌注不足/代谢性酸中毒 | 扩容+纠正酸中毒,监测器官灌注 |
总胆红素 | >34.2 μmol/L | 溶血性黄疸 | 水化+监测尿血红蛋白 |
总结:
- 诊断核心:发热+流行病学史需立即血涂片筛查,阴性时启动PCR检测。
- 重症预警:血小板<50×10⁹/L、意识障碍、乳酸>5 mmol/L需转入ICU。
- 治疗关键:青蒿素衍生物为基础联合疗法(ACT)为首选,重症静脉用青蒿琥酯。
参考文献:
- WHO《世界疟疾报告》(2023)
- 《哈里森内科学》(第21版)第220章
- CDC《疟疾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更新)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恶性疟重症管理共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