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感染,未特指的Unspecified Infections due to other Salmonella
编码1A09.Z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ns due to other Salmonella、沙门菌感染,未特指的、其他沙门菌感染、NTS[非伤寒沙门菌]、沙门氏菌脓毒症,未提及感染性休克、沙门氏菌脓毒症NOS、沙门氏菌感染伴脓毒症、沙门菌脓毒症、沙门菌脓毒症NOS、沙门氏菌败血症伴有脓毒性休克、沙门菌败血症伴脓毒性休克
缩写S-I、Salmonella-Infection
别名沙门菌症、沙门氏菌症、沙门氏菌肠胃炎、食物中毒性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未特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出非伤寒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
- 血液、骨髓或局灶感染部位(如脓肿)标本培养阳性(适用于全身性感染病例)。
- PCR检测检出沙门菌特异性基因(如invA、stn)。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胃肠炎三联征:水样腹泻(≥3次/日)+腹痛+发热(体温≥38℃)。
- 全身感染表现:持续高热(>39℃)伴寒战、乏力、意识改变(败血症)。
- 局灶感染体征:关节炎(关节肿胀)、脑膜炎(颈项强直)、骨髓炎(局部骨痛)。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72小时内摄入高风险食物(生鸡蛋、未煮熟肉类、生乳制品)。
- 接触爬行动物(龟、蜥蜴)或农场动物(鸡、猪)。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胃肠炎症状(腹泻+腹痛+发热)。
- C反应蛋白(CRP)>50 mg/L且粪便镜检白细胞阳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炎症评估]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粪便培养) B --> B2(血培养) B --> B3(PCR检测) C --> C1(血常规) C --> C2(CRP/ESR) C --> C3(便常规) D --> D1(腹部超声) D --> D2(腹部CT) D --> D3(关节MRI)
判断逻辑:
-
病原学检查:
- 粪便培养:首选初筛,阳性可确诊(需排除携带状态)。
- 血培养:发热>39℃或免疫抑制者必查,阳性提示菌血症。
- PCR:快速诊断(4-6小时),敏感性>90%,但无法做药敏试验。
-
炎症评估:
- 血常规:白细胞>10×10⁹/L且中性粒细胞>80%支持细菌感染。
- CRP:>50 mg/L提示全身炎症反应,需警惕败血症。
- 便常规:白细胞>5/HPF提示侵袭性肠炎。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CT:肠壁增厚>4mm或淋巴结肿大>1cm支持诊断。
- 关节MRI:局灶感染时显示滑膜增厚/骨髓水肿(敏感性85%)。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粪便培养阳性:确诊依据,但阴性不能排除(检出率50-70%)。
- 血培养阳性:提示菌血症(病死率↑3倍),需立即静脉抗生素治疗。
-
炎症标志物:
- CRP>100 mg/L:预警败血症风险,需住院监测。
- 降钙素原(PCT)>2 ng/mL:特异性提示细菌性全身感染(准确性>85%)。
-
血常规:
- 白细胞减少(<4×10⁹/L):见于重症或免疫抑制者,预后不良标志。
- 血小板<100×10⁹/L: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风险。
-
电解质与肾功能:
- 血钠<135 mmol/L:重度脱水征象,需紧急补液。
- 肌酐升高:预示急性肾损伤(腹泻导致容量不足)。
-
便常规:
- 红细胞阳性:提示肠黏膜溃疡(需与炎症性肠病鉴别)。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粪便/血液培养或PCR检出沙门菌。
- 重症预警:CRP>100 mg/L + 血小板减少 + 意识障碍提示败血症风险。
- 特殊人群:免疫抑制者需完善血培养及局灶感染部位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 WHO《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2023)
- IDSA《感染性腹泻诊疗指南》(2024)
- CDC《沙门菌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