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未特指的Unspecified Herpes simplex infection of the eye
编码1F00.1Z
关键词
索引词Herpes simplex infection of the eye、眼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未特指的、眼单纯疱疹感染、疱疹病毒性眼病、眼疱疹、眼疱疹病毒疾患
缩写HSV-ocular-infection、HSVOI
别名眼角膜疱疹、眼疱疹病毒症
眼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F00.1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通过PCR技术检测角膜刮片、结膜拭子或房水标本中的HSV-1/2特异性DNA(如UL42、gD基因),敏感性>90%。
- 病毒分离培养阳性:在细胞培养中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金标准方法,需3-7天)。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角膜病变:裂隙灯检查发现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病理特异性表现)。
- 特征性症状组合:
- 眼部刺激症状(异物感、烧灼感)
- 视力下降伴畏光流泪
- 角膜知觉减退(>50%阈值)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血清学证据:
- 急性期与恢复期(间隔2-4周)HSV-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阳性率>80%)
- 共聚焦显微镜特征:多核巨细胞和树突状病变(特异性>95%)
- 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树枝状着色(敏感性70-90%)
- 流行病学风险:免疫抑制状态或近期应激事件
- 血清学证据: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眼单纯疱疹感染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眼部结构评估]
A --> D[炎症活动度评估]
B --> B1(PCR病毒核酸检测)
B --> B2(病毒分离培养)
B --> B3(抗原免疫荧光检测)
C --> C1(裂隙灯检查)
C --> C2(角膜荧光素染色)
C --> C3(共聚焦显微镜)
C --> C4(角膜地形图)
D --> D1(前房闪辉检测)
D --> D2(眼压测量)
D --> D3(血清CRP/ESR)
判断逻辑
-
病原学检测:
- PCR阳性→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无需等待培养)
- 培养阳性→确诊并评估病毒载量
- 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需PCR验证
-
眼部结构评估:
- 树枝状溃疡+荧光素染色阳性→活动性上皮感染
- 共聚焦显微镜树突状病变→区别于真菌/细菌感染
- 角膜地形图不规则散光→提示基质层受累
-
炎症活动度评估:
- 前房闪辉+++→需警惕葡萄膜炎
- 眼压>21mmHg→提示继发性青光眼风险
- CRP>50mg/L→需强化抗炎治疗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PCR病毒DNA | 阳性 | 活动性感染确诊 | 立即启动全身+局部抗病毒治疗 |
HSV-IgG抗体 | 恢复期滴度↑≥4倍 | 近期感染或复发 | 延长抗病毒疗程至6周 |
角膜荧光素染色 | 树枝状着色 | 上皮缺损(活动期病变) | 禁用激素,加强抗病毒频次 |
前房闪辉 | Tyndall现象++以上 | 虹膜睫状体炎 | 加用睫状肌麻痹剂 |
角膜知觉 | <50mm(Cochet-Bonnet) | 三叉神经损伤(复发感染标志) | 考虑长期抑制疗法 |
共聚焦显微镜 | 多核巨细胞+树突状病变 | 病毒直接损伤(特异性表现) | 活检确诊深基质感染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初诊:裂隙灯检查发现角膜树枝状溃疡 → 立即行角膜刮片PCR
- 鉴别:共聚焦显微镜排除真菌/阿米巴感染
- 分期:
- 上皮型:荧光素染色阳性 → 局部更昔洛韦凝胶
- 基质型:前房闪辉阳性 → 联合激素治疗
- 复发预防:角膜知觉减退者 → 每日阿昔洛韦口服抑制疗法
权威参考文献:
- WHO《ICD-11眼部感染分类标准》
- 美国眼科学会《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诊疗指南》
- 《中华眼科杂志》病毒性角膜炎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