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Unspecified Gastroenteritis or colitis without specification of infectious agent
编码1A40.Z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oenteritis or colitis without specification of infectious agent、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胃肠炎或结肠炎、新生儿感染性腹泻NOS、出血性胃肠炎、未特指传染源的肠道感染、感染性结肠炎、感染性小肠炎、急性血性腹泻、急性出血性腹泻、急性水性腹泻、痢疾性腹泻、肠黏膜炎、流行性腹泻、腹泻性肠炎、感染性腹泻NOS、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未提及感染性病原体、脓毒性肠炎、脓毒性胃肠炎、急性肠炎、急性胃肠炎、卡他性痢疾、腹泻病、腹泻性疾患、痢疾、肠道感染、小肠炎、小肠结肠炎、流行性小肠炎、坏疽小肠炎、胃肠型流感、胃肠病、胃肠道感染、感染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病、消化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小肠炎症、小肠和结肠炎症、炎症性腹泻、肠道寄生虫病、推测或疑诊感染性腹泻或胃肠炎、GE[胃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痢疾NOS、肠炎NOS、出血性痢疾、出血性肠炎、婴幼儿腹泻、感染性腹泻病NOS、感染性胃肠炎NOS、肠卡他
缩写GE、Infectious-Gastroenteritis-or-Colitis-NOS
别名新生儿感染性腹泻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9607 胃肠道
XA1180食管上三分之一XA2BY3食管中三分之一XA56K7胃底XA0D34肛门XA8QB7泄殖腔源性区XA4EC5幽门窦XA25P9降结肠和结肠右曲XA7SR6胃贲门食管连接处XA7MC7胃XA8JT3胸部食管XA39S6肛管XA7177降结肠和结肠脾曲XA0QT6回肠XA1B13大肠XA3AL5升结肠XA6P89胃幽门XA8UM1空肠XA0TN5腹部食管XA6452小肠XA1PY9结肠脾曲XA7UE1胃体XA49U1横结肠XA0N03颈部食管XA6J68盲肠XA95L3结肠肝曲XA9780十二指肠XA28R6上消化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XA4YW8食管重叠部位XA2G13降结肠XA03U9结肠XA4ML9胃小弯XA8PW4阑尾XA9CB6食管下三分之一XA33J5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XA0828食管XA4KU2直肠XA7WQ5胃大弯XA8YJ9乙状结肠XA2828胃贲门病程分级
XA2828慢性XA2828急性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ICD-11编码:1A40.Z)是指由感染性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炎症,但尚未通过实验室检测或临床评估明确具体病原体类型。该疾病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病变可累及胃、小肠(胃肠炎)或大肠(结肠炎)。由于病原体未明确,临床归类为“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性疾病。
病因学特征
-
感染性因素:
- 病毒:轮状病毒(婴幼儿常见)、诺如病毒、腺病毒及星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 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引发肠道感染。
- 寄生虫: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等寄生虫感染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卫生条件差的人群。
- 混合感染:多种病原体协同感染可能增加诊断复杂性。
-
非感染性因素的排除:
- 该编码仅适用于明确由感染性病原体引起但未特指具体病原体的病例。非感染性病因(如药物性肠炎、炎症性肠病)需通过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排除,并归类至其他相应编码。
病理机制
-
胃肠道黏膜损伤:
- 病原体直接侵袭或分泌毒素导致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 炎症介质(如IL-6、TNF-α)释放加重黏膜水肿及溃疡形成。
-
分泌与吸收失衡:
- 肠黏膜损伤导致分泌亢进(如细菌毒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及吸收功能下降,引发水样腹泻。
- 电解质(钠、钾、氯)随粪便大量丢失,可导致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
-
肠道动力异常:
- 炎症刺激引发肠蠕动加快(分泌性腹泻)或痉挛性收缩(腹痛),部分病原体(如产气荚膜杆菌)可能直接损伤肠神经丛。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腹泻:每日≥3次稀便或水样便,病程通常<14天;血便提示细菌性或寄生虫感染可能。
- 腹痛:脐周或下腹绞痛,排便后短暂缓解。
- 呕吐:多见于病毒性胃肠炎(如诺如病毒),常伴低热(<38.5℃)。
- 脱水体征:皮肤弹性下降、黏膜干燥、尿量减少,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或低血压。
-
病程与并发症:
- 自限性病程(3-7天),但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抑制者可能进展为脓毒症或肠穿孔。
- 慢性腹泻(>14天)需排查寄生虫感染或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参考文献:
- 疾病分类 | 结肠炎相关编码解析(知乎)
- 结肠炎(丁香园)
- 2016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之《内科学》——胃肠炎(中公教育)
以上内容基于感染性胃肠炎/结肠炎的病理生理学框架整理,严格遵循“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定义,排除非感染性病因的混淆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