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Unspecified Gastroenteritis or colitis without specification of infectious agent
编码1A40.Z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oenteritis or colitis without specification of infectious agent、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胃肠炎或结肠炎、新生儿感染性腹泻NOS、出血性胃肠炎、未特指传染源的肠道感染、感染性结肠炎、感染性小肠炎、急性血性腹泻、急性出血性腹泻、急性水性腹泻、痢疾性腹泻、肠黏膜炎、流行性腹泻、腹泻性肠炎、感染性腹泻NOS、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未提及感染性病原体、脓毒性肠炎、脓毒性胃肠炎、急性肠炎、急性胃肠炎、卡他性痢疾、腹泻病、腹泻性疾患、痢疾、肠道感染、小肠炎、小肠结肠炎、流行性小肠炎、坏疽小肠炎、胃肠型流感、胃肠病、胃肠道感染、感染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病、消化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小肠炎症、小肠和结肠炎症、炎症性腹泻、肠道寄生虫病、推测或疑诊感染性腹泻或胃肠炎、GE[胃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痢疾NOS、肠炎NOS、出血性痢疾、出血性肠炎、婴幼儿腹泻、感染性腹泻病NOS、感染性胃肠炎NOS、肠卡他
缩写GE、Infectious-Gastroenteritis-or-Colitis-NOS
别名新生儿感染性腹泻
未特指感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病原学排除性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测排除已知特异性病原体(如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等),同时符合感染性胃肠炎/结肠炎的临床特征。
-
必须条件:
- 核心症状:
- 急性腹泻(每日≥3次稀便或水样便),病程≤14天。
- 伴随至少一项以下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体温≥37.5℃)。
- 排除非感染性病因:
- 无近期抗生素使用史(排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无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或乳糖不耐受的临床证据。
- 核心症状:
-
支持条件:
- 流行病学线索:
- 发病前3天内摄入可疑污染食物或水,或接触腹泻患者。
- 实验室支持证据:
- 粪便常规显示白细胞(≥5/HPF)或隐血阳性。
-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⁹/L)或C反应蛋白(CRP)>10 mg/L。
- 流行病学线索: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初步筛查
├─ 粪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隐血)
├─ 血常规(WBC、中性粒细胞比例)
└─ CRP及血沉(评估炎症程度) - 病原学排查(针对性检测)
├─ 细菌培养(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弯曲菌等)
├─ 病毒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抗原/核酸)
└─ 寄生虫检测(贾第鞭毛虫抗原、隐孢子虫染色) - 影像学评估
├─ 腹部超声(肠壁厚度、淋巴结肿大)
└─ 腹部CT(复杂病例排查穿孔、脓肿) - 并发症监测
└─ 电解质及肾功能(严重脱水者)
判断逻辑:
- 粪便常规:
- 白细胞阳性提示侵袭性病原体(如细菌),需优先进行细菌培养。
- 无白细胞但隐血阳性需排查寄生虫或病毒。
- 血常规:
- 中性粒细胞比例>70%支持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倾向病毒感染。
- 影像学:
- 超声显示肠壁增厚(>3mm)或淋巴结肿大(>10mm)支持感染性肠炎。
- CT发现肠壁强化或周围脂肪浸润提示活动性炎症。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粪便常规 | ||
- 白细胞 | <5/HPF | ≥5/HPF提示细菌性或侵袭性病原体感染 |
- 隐血 | 阴性 | 阳性需排除寄生虫(如阿米巴)、弯曲菌或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 |
血常规 | ||
- WBC | 4-10×10⁹/L | >10×10⁹/L提示细菌感染,<4×10⁹/L需警惕免疫抑制或病毒性感染 |
- 中性粒细胞比例 | 40%-70% | >70%支持细菌感染,<40%倾向病毒或非感染性病因 |
电解质 | ||
- 血钠 | 135-145 mmol/L | <135 mmol/L提示脱水,需评估补液方案 |
- 血钾 | 3.5-5.0 mmol/L | <3.5 mmol/L需警惕低钾性麻痹(严重腹泻者) |
炎症标志物 | ||
- CRP | <10 mg/L | >50 mg/L提示严重细菌感染或全身炎症反应 |
- 血沉(ESR) | 男性<15 mm/h,女性<20 mm/h | 显著升高(>50 mm/h)需排查非感染性炎症(如IBD)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结合典型症状(腹泻+腹痛/呕吐/发热)及排除非感染性病因,病原学未明确时归类为本病。
- 检查策略:先通过粪便常规和血常规区分感染类型,再针对性进行病原学检测;影像学用于评估并发症。
- 实验室解读:重点关注白细胞、CRP及电解质水平,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 WHO《急性感染性腹泻管理指南》(2021)
- 《中华医学会感染性腹泻诊疗共识》(2020)
- UpToDate临床顾问:成人急性腹泻的评估(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