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寻常疣Unspecified Common wart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22:26
编码1E80.Z

关键词

索引词Common warts、未特指的寻常疣、寻常疣、寻常疣 NOS、病毒性疣 NOS
缩写XCY、WXCY
别名肉刺、硬瘊、乳头状瘤、HPV感染性疣、皮肤疣、皮赘、瘊子病

未特指的寻常疣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镜下可见典型表皮增生改变: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颗粒层凹空细胞(核周空晕)形成。
    • HPV分型检测
      • PCR或核酸杂交法检测到HPV 1、2、4、27或57型等寻常疣相关亚型。
  2. 必须条件

    • 典型皮损特征
      • 表面粗糙的角化性丘疹或斑块,直径2-10mm,呈灰黄/污褐色,可见血栓性毛细血管黑点。
    • 好发部位
      • 手背、手指、甲周或足底等易受摩擦部位的单发/多发皮损。
  3. 支持条件

    • 免疫状态(阈值):
      • CD4+T细胞计数<500/μL或存在免疫抑制治疗史,提示顽固性/泛发性疣风险。
    • 接触史
      • 6个月内皮肤外伤史,或密切接触寻常疣患者/污染物(如共用修甲工具)。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病原学检测
    ├─HPV DNA检测(PCR/基因芯片)
    └─病毒载量定量
    └─组织病理评估
    ├─常规HE染色
    └─免疫组化(检测HPV L1衣壳蛋白)
    └─影像学检查
    ├─皮肤镜(×10倍放大)
    └─高频超声(20MHz探头)

  2. 判断逻辑

    • 皮肤镜检查
      • 中央红色/黑色点状结构(血栓化毛细血管)与周围淡白色无结构区组合,特异性>90%。
      • 乳头状瘤样突起的菊花样排列提示典型寻常疣。
    • 高频超声
      • 表皮层增厚>1.5mm,伴不均质高回声区(角化过度),真皮浅层低回声带(炎性浸润)。
    • 免疫组化阳性
      • L1蛋白阳性提示完整病毒颗粒存在,与活动性感染相关。

三、实验室参考值

  1. HPV DNA检测

    • 阳性阈值:Ct值≤35(实时荧光PCR法),提示临床相关感染。
    • 异常意义
      • 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单纯携带状态无需治疗。
      • HPV2型阳性者更易出现甲周疣和融合性皮损。
  2. 组织病理指标

    • 凹空细胞比例
      • 10%颗粒层细胞呈现核周空晕,支持HPV感染诊断。

    • Ki-67指数
      • 基底层及以上细胞阳性率>30%,提示活跃增生。
  3. 炎症指标

    • CD8+T细胞浸润密度
      • 真皮层>50个/高倍视野,预示可能自发消退(敏感性68%)。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即可确诊,HPV分型检测适用于顽固/复发病例。
  • 检查选择:皮肤镜为首选无创检查,高频超声用于评估深部浸润情况。
  • 实验室价值:HPV载量与疾病活动度无直接相关性,但分型检测可指导预后判断。

参考文献

  1. 美国皮肤病学会(AAD)《疣诊治指南》2023版
  2.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1;35(8):1604-1610.
  3. Br J Dermatol. 2022;186(Suppl 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