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副球孢子菌病Pulmonary paracoccidioidomycosis
编码1F2E.0
关键词
索引词Pulmonary paracoccidioidomycosis、肺副球孢子菌病、肺南美芽生菌病、肺类球孢子菌病
同义词pulmonary south american blastomycosis
别名肺副球孢子菌感染、肺部巴西芽生菌病
肺副球孢子菌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从痰液、血液、淋巴结或其他体液中分离出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 brasiliensis)。
- 痰液或组织标本直接镜检发现多核巨细胞内含有酵母样细胞,且这些细胞具有多个芽生小体。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发热(体温≥37.5°C),伴有咳嗽、咳痰(有时带血)、胸痛和呼吸困难。
- 乏力、体重减轻、夜间盗汗等非特异性症状。
- 口腔、鼻咽部黏膜溃疡,皮肤病变,淋巴结肿大。
- 流行病学史:
- 居住或近期访问过中南美洲地区。
- 从事农业活动或有接触土壤和植物的历史。
- 影像学特征:
- 胸部X线或CT扫描显示双侧肺部多发结节影、浸润影或纤维化改变。
- CT扫描显示更详细的肺部病变,包括结节、空洞形成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其他相关症状)。
- 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抗巴西副球孢子菌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升高)。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
- 异常意义:双侧肺部多发结节影、浸润影或纤维化改变,提示慢性炎症或肉芽肿性疾病。
- 胸部CT:
- 异常意义:更详细的肺部病变,包括结节、空洞形成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助于鉴别诊断。
- 胸部X线:
-
临床鉴别检查:
- 口腔、鼻咽部检查:
- 异常意义:发现口腔、鼻咽部黏膜溃疡,提示真菌感染。
- 淋巴结触诊:
- 异常意义: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硬、无痛,提示系统性感染。
- 口腔、鼻咽部检查:
-
免疫功能评估:
- HIV检测:
- 判断逻辑:排除或确认HIV感染,因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患者病情进展更快,坏死性病变更广泛。
- HIV检测: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真菌培养阳性:从痰液、血液或其他体液中分离出巴西副球孢子菌,直接确诊。
- 直接镜检阳性:痰液涂片中发现酵母样细胞,有多个芽生小体,支持早期诊断。
-
血清学检查:
- 抗体检测:
- 抗巴西副球孢子菌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升高(≥1:80):支持近期感染。
- 补体结合试验:虽然特异性较低,但阳性结果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 抗体检测: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50 mg/L):提示细菌性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
- 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 淋巴细胞比例降低:提示免疫功能受损。
-
便常规: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提示侵袭性肠炎,需与其他病原体感染鉴别。
-
其他检查:
- 肝功能检查:ALT、AST升高,提示肝脏受累。
- 肾功能检查: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肾脏受累。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培养或直接镜检),结合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胸部X线、CT)和临床评估(口腔、鼻咽部检查,淋巴结触诊)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抗体滴度、真菌培养)。
权威依据:《Fields Virology》, 传染病学监测数据,WHO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