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衣原体引起的性传播感染Other specified Sexually transmissible infections due to chlamydia

更新时间:2025-06-19 00:02:48
编码1A8Y

关键词

索引词Sexually transmissible infections due to chlamydia、其他特指的衣原体引起的性传播感染
缩写CT、Chlamydia-Trachomatis-CT
别名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感染、性病性衣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性传播疾病、衣原体性传播感染

其他特指的衣原体引起的性传播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核酸检测阳性(NAATs)
      • 宫颈拭子/阴道拭子(女性)或首次晨尿/尿道拭子(男性)中检出沙眼衣原体特异性核酸(如ompA基因)。
      • 分型确认:需通过基因测序或血清型特异性PCR确认为非D-K血清型(如L型)。
    • 细胞培养阳性
      • 临床标本(尿道/宫颈分泌物)在McCoy细胞中分离出衣原体包涵体,并经免疫荧光鉴定为非D-K血清型。
  2. 必须条件(核心确诊要素)

    • 符合金标准中任意一项(NAATs分型阳性或培养鉴定阳性)。
    • 排除淋球菌、生殖支原体等其他性传播病原体混合感染。
  3. 支持条件(临床辅助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尿痛+异常分泌物(男性黏液性尿道分泌物;女性宫颈脓性分泌物)。
      • 下腹痛+宫颈举痛(女性盆腔炎)。
    • 高危流行病学史
      • 无保护性行为史或多性伴侣(发病前1-3周)。
      • 性伴确诊衣原体感染。
    • 血清学支持
      • 补体结合试验滴度≥1:64(L型淋巴肉芽肿)。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炎症评估]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核酸检测 NAATs) B --> B2(细胞培养) B --> B3(快速抗原检测) C --> C1(血常规) C --> C2(CRP/血沉) D --> D1(盆腔超声) D --> D2(CT/MRI)

  2. 判断逻辑

    • NAATs
      • 阳性:高度提示感染,但需分型确认非D-K型。
      • 阴性:可排除活动性感染(敏感性>95%)。
    • 细胞培养
      • 阳性:确诊金标准,但敏感性低(60%-70%),阴性不排除感染。
    • 快速抗原检测
      • 仅作初筛,阳性需NAATs验证(假阳性率15%-20%)。
    • 盆腔超声
      • 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支持盆腔炎诊断。
      • 正常表现→不排除早期感染。
    • CT/MRI
      • 淋巴结肿大/脓肿形成→提示L型淋巴肉芽肿并发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测

    • NAATs阳性:活动性感染需治疗,性伴必须同步筛查。
    • 培养阳性:确诊感染,指导抗生素选择(需药敏试验)。
  2. 炎症标志物

    • CRP>40 mg/L:提示盆腔炎或系统性炎症,需静脉抗生素治疗。
    • 血沉>50 mm/h:持续升高需排查反应性关节炎。
  3. 血常规

    • WBC>12×10⁹/L + 中性粒细胞>80%:提示细菌性并发症(如附睾炎)。
  4. 血清学检查

    • 补体结合试验≥1:128:支持L型淋巴肉芽肿,需延长治疗周期(≥3周)。
  5. 影像学关联

    • 超声显示输卵管积水:提示输卵管损伤,不孕风险升高。
    • CT发现直肠狭窄:需外科会诊(L型慢性感染特征)。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首选NAATs分型检测,阳性即启动治疗;
  2. 培养用于复杂病例(治疗失败/法律医学需求);
  3. 影像学评估并发症(盆腔炎/脓肿);
  4. 血清学仅限L型(补体结合试验>1:64有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 WHO《性传播感染实验室诊断指南》(2023)
  • CDC《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规范》(2025)
  • 《欧洲性传播疾病学会盆腔炎管理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