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泌尿生殖系淋球菌感染Other specified Gonococcal genitourinary infection

更新时间:2025-06-18 23:07:13
编码1A70.Y

关键词

索引词Gonococcal genitourinary infection、其他特指的泌尿生殖系淋球菌感染、淋球菌性附睾炎、淋球菌性睾丸炎、急性淋球菌性睾丸炎、慢性淋球菌性睾丸炎、淋球菌性前列腺炎、急性淋球菌性前列腺炎、慢性淋球菌性前列腺炎
缩写淋球菌感染、淋病
别名泌尿生殖系淋病、淋球菌性尿道炎、淋球菌性宫颈炎、淋球菌性盆腔炎、淋球菌性直肠炎、淋球菌性咽炎、淋球菌性结膜炎

其他特指的泌尿生殖系淋球菌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尿道/宫颈分泌物或脓液培养分离出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 PCR核酸检测检出淋球菌特异性基因(如porAopa基因)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感染部位症状
      • 附睾炎:附睾肿大、触痛
      • 睾丸炎:睾丸肿胀疼痛
      • 前列腺炎:排尿困难+会阴部疼痛
    • 脓性分泌物:尿道口/宫颈黄绿色脓性分泌物
    • 性接触史:发病前2-7天有不安全性行为史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指标) 指标类型 具体表现 诊断阈值
    炎症反应 CRP > 50 mg/L 提示急性感染
    影像学 超声显示附睾/睾丸血流增加 RI < 0.6
    尿液分析 脓尿(WBC > 10/HPF) 尿沉渣镜检阳性
    并发症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 2cm 触诊确认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炎症评估] B --> D[分泌物培养] B --> E[PCR核酸检测] C --> F[血常规] C --> G[CRP检测] A --> H[影像学检查] H --> I[阴囊超声] H --> J[盆腔MRI] I --> K[评估附睾/睾丸] J --> L[评估前列腺/脓肿]

判断逻辑说明

  1. 分泌物培养
    • 金标准方法,需特殊培养基(Thayer-Martin)
    • 阳性结果直接确诊,但敏感度受采样影响
  2. PCR检测
    • 高敏感度(>95%)替代方案,尤其适用于培养阴性病例
    • 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
  3. 阴囊超声
    • 附睾炎:附睾肿大伴血流信号增强(RI<0.6)
    • 睾丸炎:睾丸实质不均匀回声
  4. 盆腔MRI
    • 前列腺炎:前列腺外周带T2高信号
    • 脓肿形成:环形强化病灶

三、实验室检查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培养阳性:确诊感染,需立即药敏试验
    • PCR阳性但培养阴性:提示既往感染/取样不足,建议复查
  2. 炎症标志物 指标 异常值 临床意义
    WBC >12×10⁹/L 提示全身性感染
    CRP >100 mg/L 预示并发症风险增加
    ESR >50 mm/h 慢性炎症活动标志
  3. 尿液分析

    • 脓尿(WBC>10/HPF):支持尿道感染诊断
    • 血尿(RBC>5/HPF):提示组织损伤(如前列腺炎)
  4. 精液检查

    • 白细胞精液症(>1×10⁶ WBC/mL):提示生殖道感染
    • 精子活力下降:可能预示生育功能受损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初始评估:性史采集+分泌物镜检(革兰染色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2. 确诊步骤:首选培养/PCR,次选血清学(抗淋球菌抗体)
  3. 并发症排查
    • 附睾炎→阴囊超声
    • 前列腺炎→直肠指诊+PSA检测
  4. 治疗监测:治疗后3周复查PCR,确认病原清除

参考文献

  • 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2025版)
  • WHO《淋球菌耐药性监测指南》
  •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感染诊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