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埃博拉病Other specified Ebola disease
编码1D60.0Y
关键词
索引词Ebola disease、其他特指的埃博拉病、Reston病毒病、莱斯顿病毒病、塔伊森林病毒病、Taï森林病毒病
缩写EVD、埃博拉病毒病
别名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Ebola-virus-disease
其他特指的埃博拉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 RT-PCR检测血液、唾液或尿液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特异性基因序列(如NP、GP基因)。
- 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 在BSL-4实验室条件下,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埃博拉病毒(如莱斯顿型/RESTV、塔伊森林型/TAFV)。
-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急性发热(体温≥38.3℃)合并以下任意两项:
- 极度乏力或肌痛。
- 呕吐、腹泻或腹痛(水样便/血便)。
- 出血倾向(皮肤瘀点、鼻衄、牙龈出血)。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21天内曾赴疫区,或接触过埃博拉感染者/疑似感染动物(非人灵长类、果蝠)。
- 急性发热(体温≥38.3℃)合并以下任意两项: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异常:
- 血小板计数<100×10⁹/L,ALT/AST>3倍正常上限。
- PT延长(>15秒)或APTT延长(>40秒)。
- 影像学特征:
- 腹部超声显示肝脾肿大或肠壁水肿。
- 血清学阳性(需动态监测):
- 发病7-10天后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升高4倍)。
- 实验室异常:
-
确诊阈值:
- 符合“金标准”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发热+2项核心症状+流行病学史)。
- 支持条件中≥2项实验室/影像学异常。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病原学检测
│ ├─ RT-PCR(血液/体液)
│ └─ 病毒分离培养(BSL-4实验室)
├─ 血清学检测
│ ├─ IgM/IgG抗体(ELISA)
│ └─ 中和抗体滴度
└─ 综合评估
├─ 血常规+凝血功能
├─ 肝肾功能(ALT/AST/Cr)
└─ 影像学
├─ 腹部超声
└─ 胸部/腹部CT(危重症)
- 判断逻辑:
- RT-PCR:
- 阳性(Ct值<35):确诊感染;阴性者需在48-72小时后复测(排除早期假阴性)。
- 抗体检测:
- 急性期IgM阴性但恢复期阳性:提示新近感染;单次IgG阳性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可能为既往感染)。
- 凝血功能:
- PT/APTT延长+血小板减少:提示DIC风险,需紧急输注凝血因子。
- 腹部超声:
- 肝脾肿大+肠壁增厚:支持病毒性出血热诊断,排除细菌性肠炎。
- RT-PCR: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减少(<4×10⁹/L):病毒抑制骨髓造血,提示疾病进展。
- 血小板显著降低(<50×10⁹/L):预示出血高风险,需隔离并备血。
-
肝功能:
- ALT/AST >200 U/L:病毒直接损伤肝细胞,需监测肝衰竭(INR>1.5)。
-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5 mg/L:提示继发性纤溶亢进,需抗凝治疗。
-
肾功能:
- 肌酐>177 μmol/L:提示急性肾损伤,需血液透析支持。
-
电解质:
- 血钾<3.0 mmol/L:呕吐/腹泻导致低钾,需紧急补钾防心律失常。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RT-PCR或病毒分离(金标准),早期阴性需动态复查。
- 关键辅助:凝血功能+肝酶监测可预警重症;影像学排除其他急腹症。
- 治疗关联:
- 血小板<50×10⁹/L或PT延长:立即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 AST>500 U/L:启动肝肾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WHO《埃博拉病毒病诊断指南》
《Fields Virology》(第7版)
中国CDC《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