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Other specified Cutaneous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编码1B21.2Y
关键词
索引词Cutaneous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infection、其他特指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海分枝杆菌感染、鱼缸肉芽肿、游泳池肉芽肿、皮肤鸟-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皮肤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皮肤M chelonei感染、皮肤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缩写NTM-皮肤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皮肤感染
别名非结核分枝杆菌性皮肤感染、NTM-皮肤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皮肤病
其他特指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皮肤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病原学确诊:
- 皮肤病变组织培养分离出特定非结核分枝杆菌(如海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等),菌种鉴定需通过质谱(MALDI-TOF MS)或16S rRNA基因测序确认。
- PCR检测阳性:检出特定NTM菌种的特异性基因(如海分枝杆菌的hsp65基因)。
- 病原学确诊:
-
必须条件:
- 典型皮肤病变:
- 持续性红斑(>4周)伴溃疡/脓肿形成
- 肉芽肿性皮损(组织病理学显示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 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
- 结核菌素试验(TST)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阴性
- 抗酸染色排除结核分枝杆菌及麻风杆菌
- 典型皮肤病变:
-
支持条件:
- 免疫抑制状态:HIV感染(CD4+<200/μL)、器官移植术后、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20mg/d持续1个月)
- 环境暴露史:
- 淡水接触史(游泳池、鱼缸维护等)
- 土壤接触史(园艺、农作等)
- 血清学指标:
- 血清抗NTM抗体滴度≥1:160(ELISA法)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筛查 │
│ ├─临床评估(皮损特征+病史) │
│ ├─基础实验室检查(CRP、ESR) │
│ └─抗酸染色(Ziehl-Neelsen法) │
│ │
├───────────────┬──────────────┤
│ 病原学检测 │ 影像学评估 │
│ ├─分枝杆菌培养 │ ├─超声(脓肿定位)│
│ ├─PCR检测 │ └─MRI(深部组织侵犯)│
│ └─基因测序 │ │
│ │
└──────────────────────────────┘ -
判断逻辑:
- 分枝杆菌培养:
- 阳性结果需结合菌种鉴定,快速生长型(如偶发分枝杆菌)3-7天可见菌落,缓慢生长型(如海分枝杆菌)需4-8周
- 培养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时,需重复采样(深层组织活检优于拭子)
- 超声检查:
- 皮下脓肿表现为无回声区伴后方增强效应,敏感性达85%
- 肉芽肿性病变显示不均匀低回声团块
- MRI评估:
- 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水肿,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提示脓肿形成
- 骨质侵蚀提示并发骨髓炎(需与结核性骨髓炎鉴别)
- 分枝杆菌培养: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抗酸染色阳性但培养阴性:可能为NTM定植而非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 PCR检出毒力基因(如rd1基因缺失):提示致病性NTM(与环境中腐生菌鉴别)
-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活动性感染,治疗有效时每周下降≥30%
- ESR>50 mm/h:持续升高提示治疗反应不佳或深部播散
-
免疫学检测:
- CD4+淋巴细胞计数<200/μL:HIV感染者发生播散性感染风险增加5倍
- IFN-γ释放试验阳性:需警惕NTM与结核混合感染
-
组织病理学:
- 肉芽肿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快速生长型NTM(如脓肿分枝杆菌)特征
- 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提示胞内分枝杆菌感染可能性
四、诊断注意事项
-
菌种特异性治疗:
- 快速生长型(偶发分枝杆菌)首选阿米卡星+头孢西丁
- 缓慢生长型(海分枝杆菌)推荐克拉霉素+利福平
-
疗程监测指标:
- 每4周检测CRP/ESR,影像学每月评估脓肿缩小率
- 培养转阴后仍需持续治疗≥4个月
参考文献:
ATS/IDSA《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指南》(2020版)
《临床皮肤病学》(第6版)赵辨主编
WHO《非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