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囊尾蚴病Unspecified Cysticerc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更新时间:2025-06-19 01:52:23
编码1F70.0Z

关键词

索引词Cysticerc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未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囊尾蚴病、中枢神经系统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神经系统囊尾蚴病、中枢神经系统囊虫病、脑囊虫病
缩写CNS-CC、CC-CNS
别名脑囊虫、神经囊虫病、脑囊虫感染、Cerebral-Cysticercosis、Neurocysticercosis

未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囊尾蚴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理组织学检查:脑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中发现猪带绦虫囊尾蚴(头节、吸盘或钩结构)。
    • 影像学+病原学联合证据
      • MRI/CT显示典型囊性病灶(如偏心头节、环形强化、钙化灶)
      • 同时满足:血清或脑脊液中检出囊尾蚴特异性抗体(免疫印迹法阳性)或循环抗原(ELISA阳性)。
  2. 必须条件(核心确诊要素)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MRI:脑实质内囊性病灶(T2低信号囊液 + 等信号头节),周围水肿带(活动期/退变期)
      • CT:多发点状钙化灶(钙化期)或脑积水征象(脑室型)
    • 临床三联征至少两项
      • 癫痫发作(局灶性或全身性)
      • 慢性头痛伴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呕吐)
      • 局灶性神经缺损(运动障碍、脑神经麻痹)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史:疫区居住/旅行史(拉丁美洲、南亚、非洲),或食用未煮熟蔬菜/污染水源
    • 脑脊液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 >10%
      • 蛋白 >45 mg/dL
      • 囊尾蚴抗体阳性(敏感性50%-70%)
    • 免疫学状态:免疫抑制者出现急性脑炎样反应(如意识障碍)
  4.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金标准:
      • 必须条件(影像学特征 + 临床三联征≥2项)
      • 加至少一项支持条件(脑脊液异常/流行病学史)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中枢神经系统囊尾蚴病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病原学检测] A --> D[脑脊液分析] A --> E[神经功能评估] B --> B1[MRI(首选)] B --> B2[CT] B1 --> B1a[活动期:T2低信号囊液+头节] B1 --> B1b[退变期:环形强化+水肿] B1 --> B1c[钙化期:T1低信号] B2 --> B2a[钙化灶检出] C --> C1[血清抗体检测] C --> C2[脑脊液抗原检测] D --> D1[细胞计数与分类] D --> D2[生化检测] E --> E1[脑电图] E --> E2[视野检查]

判断逻辑

  1. MRI
    • 活动期:偏心头节(确诊特异性>95%)
    • 退变期:环形强化需与肿瘤/脓肿鉴别(结合血清学)
    • 钙化期:需与结核钙化灶区分(钙化形态:囊尾蚴呈4-10mm圆形)
  2. 血清/脑脊液抗体检测
    • 阳性支持诊断,但假阳性见于其他蠕虫感染(需结合影像)
    • 阴性不能排除(钙化期阳性率<30%)
  3. 脑脊液分析
    • 嗜酸粒细胞>10%:提示寄生虫感染(敏感性80%)
    • 蛋白升高+糖正常:区别于细菌性脑膜炎
  4. 脑电图
    • 局灶性慢波/棘波:定位癫痫灶(与囊肿位置一致)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清囊尾蚴抗体(免疫印迹)

    • 阳性:提示现症或既往感染(需结合影像分期)
    • 阴性:不能排除钙化期或单发病灶
    • 处理建议:阳性者需完善MRI;阴性但高度怀疑时重复检测
  2. 脑脊液循环抗原(ELISA)

    • 阳性(>90%敏感性):活动性感染金标准
    • 阴性:退变期/钙化期可能阴性
    • 处理建议:阳性需启动抗寄生虫治疗
  3. 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

    • >10%:强烈提示寄生虫感染(需排除真菌/药物反应)
    • <5%:不支持活动性炎症
    • 处理建议:升高者需排查其他寄生虫(如类圆线虫)
  4.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

    • 外周血>5%:提示系统寄生虫感染(非特异性)
    • 处理建议:结合影像学评估感染负荷
  5. 脑脊液蛋白

    • >100 mg/dL:提示严重炎症(脑膜型或多发囊肿)
    • 45-100 mg/dL:轻中度炎症
    • 处理建议:>100 mg/dL需监测颅内压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影像特征(MRI头节征)联合病原学检测(抗原/抗体)。
  • 关键鉴别:活动期需与脑肿瘤、脓肿区分;钙化期需鉴别结核、脑囊虫钙化灶更小(1-4mm)。
  • 治疗导向:抗原阳性/活动期影像需抗寄生虫治疗;钙化期仅对症处理癫痫。

参考文献

  1. WHO. Guidelines for surveilla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aeniasis/cysticercosis (2021)
  2. Garcia HH,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urocysticercosis. Nat Rev Neurol. 2018
  3. White AC, et al. IDSA Guidelines on Neurocysticercosis. Clin Infect Dis.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