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of eye
编码1F70.1
关键词
索引词Cysticercosis of eye、眼囊尾蚴病、眼囊虫病、眼囊尾蚴病引起的眼内炎
别名眼囊虫感染、眼包虫病
眼囊尾蚴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手术切除或活检,病理切片中发现典型的囊尾蚴结构。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检测眼内标本中猪带绦虫特异性DNA片段。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无痛性逐渐加重的视力下降。
- 视物异常(如飘动的黑影或固定暗点)。
- 结膜充血、水肿及不适感。
- 复视或眼球突出(较少见)。
- 流行病学史:
- 有摄入未煮熟的猪肉或接触被猪带绦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的历史。
- 生活在或到过猪带绦虫流行的地区。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
- 血清学抗体滴度≥1:160,或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裂隙灯检查:
- 异常意义:可以观察到玻璃体内的囊肿,以及结膜和眼睑的炎症反应。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 异常意义:显示视网膜下囊肿及其周围渗漏。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 异常意义:检测黄斑水肿和视网膜下囊肿。
- B超:
- 异常意义:显示玻璃体内的囊肿。
- CT或MRI:
- 异常意义:对于深层组织的囊肿定位和评估。
- 裂隙灯检查:
-
临床鉴别检查:
- 视野检查:
- 异常意义:发现视野缺损,提示视网膜或视神经受累。
- 眼压测量:
- 异常意义:发现眼压升高,提示继发性青光眼可能。
- 视野检查:
-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可疑食物或水源接触史,增强诊断指向性。
- 暴露史追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直接确诊囊尾蚴感染。
- PCR检测阳性:特异性DNA片段检出支持早期或无法进行病理检查的病例的诊断。
-
血清学检查:
- 特异性抗体滴度升高(≥1:160或4倍增长):支持近期感染,尤其适用于无法获取病原学证据的病例。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
- 血沉(ESR)升高: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提示轻度炎症反应。
-
眼部液体分析:
- 房水或玻璃体液中检测到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支持眼内感染的存在。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组织病理学或PCR),结合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裂隙灯、FFA、OCT、B超、CT/MRI)为主,帮助定位和评估囊肿的影响范围。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抗体滴度、基因检测)。
权威依据:WHO《寄生虫病诊断指南》、IDSA指南及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