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阴道前壁脱垂Unspecified Prolapse of anterior vaginal wall

更新时间:2025-06-18 20:48:54
编码GC40.0Z

关键词

索引词Prolapse of anterior vaginal wall、未特指的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前壁脱垂伴或不伴尿道膨出 [possible translation]、阴道前壁脱垂伴或不伴尿道膨出、女性尿道膨出、女性尿道憩室、尿道活动过度 [possible translation]、尿道活动过度、膀胱膨出、女性膀胱膨出、女性膀胱疝 [possible translation]、女性膀胱脱垂 [possible translation]、女性膀胱疝、女性膀胱脱垂、阴道脱垂、阴道疝、阴道壁脱垂、阴道膨出、女性尿道膨出伴膀胱膨出、女性膀胱尿道膨出、膀胱膨出伴尿道膨出
缩写QTP、VWP
别名膀胱脱垂、前壁脱垂

未特指的阴道前壁脱垂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体格检查阳性
      • 在最大用力屏气时(Valsalva动作),阴道前壁最突出点达到或超过处女膜缘(POP-Q分度≥Ⅱ度)。
      • 触诊明确膀胱膨出轮廓,导尿后膨出程度减轻。
    • 症状符合
      • 存在至少一项核心症状(下腹坠胀感、排尿功能障碍、性交不适或阴道口块状物突出感)。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盆底超声显示膀胱颈下移≥2.5cm或膀胱膨出超过处女膜水平(参考值:正常膀胱颈位置≤2.0cm)。
      • MRI显示耻骨宫颈筋膜缺损(敏感性>85%)。
    • 高危因素
      • 多产史(≥3次阴道分娩)、绝经状态、BMI≥30、慢性腹压增高疾病(如COPD/便秘)。
    • 合并体征
      • 阴道粘膜变薄/角化/糜烂(长期脱垂者),或合并后壁脱垂/子宫脱垂。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临床诊断。
    • 若症状不典型但POP-Q≥Ⅱ度 + 影像学阳性,可确诊。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始评估] --> B[体格检查-POP-Q分期] A --> C[症状问卷] B --> D{脱垂程度} D -->|POP-Q≥Ⅱ度| E[确诊] D -->|POP-QⅠ度| F[影像学检查] F --> G[盆底超声] F --> H[盆腔MRI] G --> I[评估膀胱位置] H --> J[评估筋膜缺损] I/J阳性 --> E[确诊] I/J阴性 --> K[尿动力学检查] K --> L[排除膀胱功能障碍]

  2. 判断逻辑

    • POP-Q分期:金标准。以处女膜为0点,前壁最远点位置≥0即异常(正常值:-3至-1cm)。
    • 盆底超声
      • 异常标准: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下移≥2.5cm(参考值:≤2.0cm)
      • 意义:量化脱垂程度,鉴别尿道高活动性
    • 盆腔MRI
      • 异常表现:耻骨宫颈筋膜连续性中断/变薄
      • 意义:明确解剖缺损类型,指导手术方案
    • 尿动力学检查
      • 适用:合并排尿异常者
      • 意义:鉴别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尿常规

    • 白细胞酯酶阳性:提示合并尿路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 血尿阳性:需膀胱镜排除膀胱黏膜损伤/肿瘤
  2. 阴道分泌物检测

    • pH>4.5 + 线索细胞:提示细菌性阴道病(加重黏膜刺激)
    • 真菌阳性:需抗真菌治疗以防黏膜破损感染
  3. 血清激素检测(绝经期)

    • 雌二醇<20pg/mL:支持雌激素缺乏导致的结缔组织退化
    • 处理:局部雌激素治疗改善黏膜弹性
  4. 组织活检(黏膜糜烂者)

    • 鳞状上皮角化过度:长期摩擦导致,需手术修复
    • 非典型增生:需排除恶性病变

四、总结

  • 确诊核心:POP-Q分期(≥Ⅱ度)+ 典型症状,无需实验室确诊
  • 关键辅助检查:盆底超声动态评估脱垂程度,MRI明确解剖缺陷
  • 实验室价值:主要评估并发症(感染/黏膜损伤),非诊断必需
  • 注意:轻度脱垂(POP-QⅠ度)若无症状,可能只需观察

参考文献

  1.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 214: Pelvic Organ Prolapse (Obstet Gynecol 2019)
  2. IUGA/ICS Joint Report on Terminology (Int Urogynecol J 2010)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指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