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视网膜层间分离Unspecified Separation of retinal layers
编码9B78.6Z
关键词
索引词Separation of retinal layers、未特指的视网膜层间分离、视网膜层间分离、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possible translation]、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缩写视网膜内层分裂
别名视网膜层间脱离、视网膜层裂、视网膜层状分离
(9B78.6Z)未特指的视网膜层间分离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 视力下降:
-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模糊或中心视力减退,尤其在黄斑区受累时更显著(发生率:高,70%-90%)。
- 若合并黄斑脱离,视力可能急剧下降至手动或光感(发生率:中等,20%-30%)。
- 视野缺损:
- 表现为视野中出现固定暗点或周边视野缩小,与脱离区域对应(发生率:常见,60%-80%)。
- 视物变形或颜色异常:
- 视物扭曲(如直线变弯)或颜色感知减退(发生率:低,10%-20%,多见于黄斑受累)。
- 闪光感:
- 尤其在眼球运动时出现短暂闪光(发生率:中等,30%-50%,与玻璃体牵拉相关)。
非典型症状
- 飞蚊症:
- 眼前漂浮物(黑点或线条)可能与合并玻璃体混浊相关(发生率:低,5%-15%)。
- 无痛性发病:
- 多数患者无眼部疼痛,仅表现为视觉功能异常(发生率:高,90%以上)。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眼底检查异常:
- 视网膜隆起:脱离区域呈灰白色或暗灰色波浪状隆起,表面血管迂曲(发生率:高,80%-95%)。
- 视网膜下液:脱离区域下方可见液体积聚(发生率:高,70%-90%)。
- 玻璃体改变:
- 玻璃体后脱离(PVD)或玻璃体混浊(发生率:中等,40%-60%)。
- 色素颗粒:
- 前部玻璃体中可见色素细胞(发生率:低,10%-20%,提示视网膜裂孔或RPE损伤)。
非典型体征
- 黄斑区脱离:
- 若累及黄斑,可见黄斑区水肿或囊样变性(发生率:低,5%-10%)。
- 脉络膜脱离:
- 合并脉络膜脱离时,眼底可见棕褐色隆起(发生率:罕见,<5%)。
影像学与实验室特征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 视网膜层间分离:清晰显示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检出率:高,95%以上)。
- 黄斑区厚度异常:黄斑脱离时中央凹厚度增加(发生率:中等,30%-50%)。
- B型超声:
- 视网膜隆起:显示脱离区域呈高回声带(检出率:高,80%-90%)。
- 荧光素血管造影(FFA):
- 渗漏或无灌注:若合并血管异常,可见渗漏或毛细血管闭塞(发生率:低,10%-20%)。
参考文献
- 美国眼科学会(AAO)《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临床指南》(2019):明确PVD与视网膜裂孔相关症状及体征。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1):OCT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及亚临床型脱离特征。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视网膜脱离的病理机制与并发症数据支持。
注: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需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如近视、外伤史)综合评估。免疫抑制或高度近视患者病情进展风险更高,需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