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屈光或调节障碍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refraction or accommodation
编码9D0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refraction or accommodation、未特指的屈光或调节障碍
缩写WTDDEJTHD、未特指屈光调节障碍
别名不明原因的屈光问题、不明原因的调节问题、未明确的屈光异常、未明确的调节障碍、未指明的屈光或调节异常
未特指的屈光或调节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
- 通过综合验光(主觉验光+他觉验光)证实存在屈光不正,但不符合近视、远视或散光的国际诊断标准(如球镜度数未达±0.50D阈值)。
- 调节功能测试(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显示异常,但无法归类为明确的调节痉挛或调节不足。
- 排除性诊断:
-
支持条件(临床与功能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视力模糊(远/近视力均未达正常标准)+ 持续眼疲劳(每日用眼>4小时后加重)。
- 近距离工作后头痛或眼部胀痛(需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 动态屈光波动:
- 多次验光显示屈光状态在±0.25D范围内波动,无明确规律性。
- 典型症状组合:
-
阈值标准:
-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主觉验光结果不符合国际屈光不正分类标准(ISO 8596)。
- 存在至少两项典型症状(如视力模糊+眼疲劳)。
- 支持条件中满足任意一项可增强诊断可信度。
-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二、辅助检查
-
屈光功能检查树:
┌─主觉验光(综合验光仪)
│ └─球镜/柱镜度数确认
├─他觉验光(检影验光/自动验光仪)
│ └─基础屈光状态筛查
├─调节功能测试
│ ├─调节幅度(移近法/负镜片法)
│ └─调节灵敏度(±2.00D翻转拍测试)
└─高阶像差分析(波前像差仪) -
判断逻辑:
- 主觉验光异常但非特异性:球镜度数在±0.25D至±0.50D间波动,柱镜<0.50D。
- 调节灵敏度下降:翻转拍测试单眼<8cpm(正常值11±3cpm),提示调节系统代偿紊乱。
- 波前像差分析:高阶像差(如慧差、三叶草像差)RMS值>0.3μm,提示光学系统复杂异常。
三、实验室参考值
-
调节功能指标:
- 调节幅度(AMP):
- 正常值:Hofstetter公式(15-0.25×年龄)±2D。
- 异常意义:低于年龄预期值2D以上提示调节储备不足。
- 调节滞后(MEM检测):
- 正常范围:+0.25D至+0.75D。
- 异常意义:>+1.00D提示调节反应迟缓。
- 调节幅度(AMP):
-
屈光参数:
- 等效球镜(SE)波动:
- 正常波动:连续测量差异≤0.25D。
- 异常意义:连续3次测量差异>0.25D提示屈光系统不稳定。
- 等效球镜(SE)波动:
-
像差分析:
- 总高阶像差(HOA):
- 正常阈值:<0.3μm(6mm瞳孔直径)。
- 异常意义:>0.3μm可能导致视物模糊但无法用常规屈光矫正改善。
- 总高阶像差(HOA):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严格排除已知屈光不正类型,结合动态屈光波动和调节功能异常。
- 检查重点:主觉验光需重复验证,调节功能测试应包含多维度评估(幅度+灵敏度)。
- 实验室指标:关注调节储备和像差分析的定量数据,为个性化矫正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中华眼科学》(第3版)屈光章节
国际眼科理事会(ICO)《屈光不正诊疗指南》
ARVO(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波前像差研究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