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同侧偏盲或象限盲Unspecified Homonymous hemianopia or quadrant anopia

更新时间:2025-06-18 20:16:05
编码9D42.6Z

关键词

索引词Homonymous hemianopia or quadrant anopia、未特指的同侧偏盲或象限盲、同侧偏盲或象限盲
缩写同侧偏盲、象限盲
别名Quadrantanopia-unspecified、同侧偏盲症、象限盲症、半侧视野缺损-未特指、四分之一视野缺损-未特指、Homonymous-hemianopia-unspecified

未特指的同侧偏盲或象限盲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视野检查阳性
      • 自动静态视野计(如Humphrey或Octopus)显示双眼同侧半视野缺损(同侧偏盲)或象限性视野缺损(象限盲)。
      • 缺损范围需符合视觉通路解剖定位(如枕叶病变致边界清晰的同侧偏盲)。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神经影像学证据
      • MRI(T1/T2/FLAIR序列)显示视觉通路(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或枕叶视皮层)存在结构性病变(如梗死灶、肿瘤、脱髓鞘斑块)。
    • 典型临床表现
      • 主诉单侧视野缺失(如行走碰撞障碍、阅读漏行)。
      • 无眼球运动障碍或瞳孔反射异常(排除视神经病变)。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初步诊断。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视野缺损符合解剖定位模式(如象限盲提示颞/顶叶损伤)。
      • 神经影像学证实视觉通路病变(MRI敏感性>90%)。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视野评估] A --> C[神经影像学] A --> D[电生理检查] A --> E[实验室筛查] B --> B1(自动静态视野计) B --> B2(动态Goldmann视野计) C --> C1(MRI脑部扫描) C --> C2(CT脑部扫描) D --> D1(视觉诱发电位-VEP) E --> E1(全血细胞计数) E --> E2(炎症标志物-CRP/ESR) E --> E3(自身抗体检测)

判断逻辑

  1. 视野评估

    • 自动静态视野计:定量分析缺损范围,同侧偏盲呈对称性缺损(敏感度95%)。
    • Goldmann视野计:动态评估缺损边界,象限盲呈扇形缺损(定位顶叶/颞叶病变)。
    • 解读:双眼同侧缺损提示视交叉后病变;象限盲提示视放射部分损伤。
  2. 神经影像学

    • MRI(金标准):
      • 枕叶梗死→边界清晰的同侧偏盲;顶叶病变→下象限盲。
      • DTI序列可评估视放射白质纤维完整性。
    • CT:急性期脑出血/钙化灶筛查(敏感性70%)。
  3. 电生理检查

    • VEP:P100波潜伏期延长提示视通路传导延迟(特异性60%),需结合影像学。
  4. 实验室筛查

    • 排除系统性病因(如感染、自身免疫病),非诊断核心。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全血细胞计数

    • 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或炎症(如脑炎),需结合脑脊液分析。
  2. 炎症标志物

    • CRP >10 mg/L或ESR >30 mm/h:支持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或血管炎。
  3. 自身抗体检测

    • AQP4抗体阳性:提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需扩展脊髓MRI。
    • 抗MOG抗体阳性:与单相脱髓鞘病变相关,预后较好。
  4. 代谢指标

    • 空腹血糖 >7.0 mmol/L或HbA1c >6.5%: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累及视觉通路。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确诊:视野检查 + 神经影像学(MRI)。
  • 鉴别关键
    • 同侧偏盲伴瞳孔反射异常→排除视神经病变。
    • 象限盲伴肢体无力→提示顶叶卒中。
  • 实验室作用:仅用于排除全身性疾病,非诊断主体。

参考文献

  • 《Walsh and Hoyt临床神经眼科学》(第7版)
  • AAN《视路疾病诊断指南》
  • EAN《卒中后视觉障碍管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