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巩膜疾患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sclera
编码9B5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sclera、未特指的巩膜疾患
缩写WZDGJH、WTDGJH
别名不明原因的巩膜疾患、未指定的巩膜问题、未标明的巩膜疾病
未特指的巩膜疾患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
- 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已知巩膜疾病(如巩膜炎、感染性巩膜溃疡、巩膜葡萄肿等)。
- 无特异性病理标志(如结节、坏死、血管炎)符合其他巩膜疾病分类标准。
- 排除性诊断: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或复发性眼红、钝痛或压痛(持续≥2周)。
- 巩膜局限性充血或水肿,无角膜溃疡或前房炎症。
- 影像学特征:
- 超声检查显示巩膜厚度异常(局部增厚≥1.2 mm或变薄≤0.6 mm)。
- MRI T2加权像显示巩膜信号增强,提示水肿或炎症。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排除性诊断。
- 存在至少2项支持条件(1项临床表现+1项影像学特征)。
- 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二、辅助检查
-
眼科专科检查:
- 裂隙灯检查:
- 判断逻辑:观察巩膜表面血管形态及充血范围,排除结膜炎或表层巩膜炎。
- 眼压测量:
- 判断逻辑:眼压>21 mmHg时需警惕继发性青光眼。
- 裂隙灯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 首选:眼部超声波 │
│ (评估巩膜厚度) │
└───────────────┘
↓
┌───────────────┐
│ 疑似深部病变 → 高分辨率MRI │
│ (评估炎症范围及程度) │
└───────────────┘ - 实验室检查树:
┌───────────────┐
│ 血常规+CRP │
│ (筛查全身炎症) │
└───────────────┘
↓
┌─────────────────┐
│ ANA/RF/ANCA等自身抗体检测 │
│ (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
└─────────────────┘
↓
┌───────────────┐
│ 微生物培养(选择性) │
│ (疑似感染时进行) │
└───────────────┘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升高(>10 mg/L):提示全身或局部炎症活动,需与感染或自身免疫病鉴别。
- 白细胞计数>10×10⁹/L: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缺乏特异性。
-
自身抗体检测:
- ANA阳性(滴度≥1:160):需排查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 RF阳性:提示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但需结合关节症状判断。
-
微生物学检查:
- 细菌/真菌培养阳性:仅当存在化脓性改变时具有诊断价值,阳性率<5%。
-
影像学定量标准:
- 超声巩膜厚度>1.2 mm:提示水肿或纤维化(正常范围0-6-1.1 mm)。
- MRI增强扫描强化>30%:提示活动性炎症。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于排除法,结合持续眼红/疼痛症状及影像学巩膜异常。
- 检查优先级:超声为首选影像手段,MRI用于复杂病例;实验室检查重点排除全身性疾病。
- 关键鉴别:需与表层巩膜炎(自限性)、后巩膜炎(伴视力下降)及感染性病变明确区分。
参考文献:
- 《中华眼科杂志》巩膜疾病诊疗共识(2023)
- 国际眼科理事会(ICO)《巩膜病变评估指南》
- WHO《视觉健康相关疾病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