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晶状体疾患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lens
编码9B1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lens、未特指的晶状体疾患、晶状体疾患 NOS、存在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术后状态
缩写晶状体疾患、未特指晶状体病
别名晶状体问题、晶状体异常、晶状体病症、晶状体障碍、晶状体状况、晶状体问题未特指
未特指的晶状体疾患(ICD-11 9B1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阳性:
- 发现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局部/弥漫性混浊)或解剖位置异常(脱位≥1象限)。
- 影像学证据: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显示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或晶状体后脱位。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排除视网膜病变后的晶状体形态异常。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学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视力模糊(矫正视力下降≥2行)合并眩光/色觉异常。
- 突发复视伴瞳孔形态改变(梨形/椭圆形瞳孔)。
- 高危因素:
- 年龄≥50岁、糖尿病史≥5年、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
- 典型症状组合: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明确分类的白内障(如年龄相关性、外伤性)、Marfan综合征等系统性疾病相关晶状体异常。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形态学检查
│ ├─裂隙灯显微镜(混浊定位)
│ └─UBM(悬韧带评估)
├─功能评估
│ ├─OCT(黄斑状态)
│ └─视觉电生理(视神经功能)
└─实验室检测
├─空腹血糖/HbA1c
└─血钙/甲状旁腺激素 -
判断逻辑:
- 裂隙灯分级:
- LOCS III分级系统:核混浊≥NO3、皮质混浊≥C3、后囊下混浊≥P3需干预。
- UBM关键指标:
- 悬韧带断裂范围>3个钟点位提示手术指征。
- 代谢指标关联:
- 空腹血糖>7.0 mmol/L需考虑糖尿病性白内障。
- 裂隙灯分级: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空腹血糖 | 3.9-6.1 mmol/L | >7.0 mmol/L提示糖尿病相关性白内障风险 |
糖化血红蛋白 | 4%-5.6% | >6.5%需排查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晶状体渗透压失衡 |
血钙 | 2.11-2.52 mmol/L | <2.0 mmol/L可能引发低钙性白内障 |
甲状旁腺激素 | 15-65 pg/mL | >100 pg/mL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性晶状体钙化 |
CRP | <5 mg/L | 持续升高需排除葡萄膜炎等炎症性继发病变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裂隙灯+UBM/OCT联合评估为诊断基石。
- 病因筛查:血糖/钙代谢检测可明确30%病例的继发因素。
- 功能保护:视觉电生理检查对晚期病例的手术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中华眼科学》晶状体疾病诊疗规范(2023版)
- AAO白内障临床指南(2022)
- ESCRS超声生物显微镜应用共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