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膜下青光眼斑Subcapsular glaucomatous flecks
编码9B10.23
关键词
索引词Subcapsular glaucomatous flecks、囊膜下青光眼斑、青光眼斑 [possible translation]、青光眼斑
同义词glaucomatous flecks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具有病因
9C61 青光眼
9C61.31非瞳孔阻滞性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9C61.36晶体虹膜隔前移继发闭角型青光眼9C61.10可疑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或解剖窄房角9C61.2B巩膜上静脉压升高继发青光眼9C61.20假性囊膜剥脱性青光眼9C61.30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9C61.22晶状体相关性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9C61.21色素性青光眼9C61.23眼内出血相关性青光眼9C61.0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9C61.0Y其他特指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9C61.0Z未特指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9C61.15间歇性前房角关闭9C61.24眼内炎症继发性青光眼9C61.4发育性青光眼9C61.4Y其他特指的发育性青光眼9C61.4Z未特指的发育性青光眼9C61.29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9C61.3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9C61.3Y其他特指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9C61.3Z未特指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9C61.41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9C61.16慢性前房角关闭9C61.00正常眼压性青光眼9C61.35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9C61.1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状态9C61.02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9C61.1原发性房角关闭和闭角型青光眼9C61.1Y其他特指的原发性房角关闭和闭角型青光眼9C61.1Z未特指的原发性房角关闭和闭角型青光眼9C61.2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9C61.2Y其他特指的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9C61.2Z未特指的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9C61.Z未特指的青光眼9C61.2A药物性青光眼9C61.40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9C61.01高眼压症9C61.42继发性儿童性青光眼9C61.1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9C61.13非瞳孔阻滞性原发性前房角关闭9C61.33角膜内皮过度增生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9C61.32新生血管性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9C61.25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9C61.26寄生虫眼病继发开角型青光眼9C61.27眼内肿瘤继发青光眼9C61.34上皮植入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9C61.2C眼外肿物继发青光眼9C61.14瞳孔阻滞性急性前房角关闭9C61.28视网膜脱离相关性青光眼9C61.11原发性前房角关闭囊膜下青光眼斑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囊膜下青光眼斑(Subcapsular glaucomatous flecks),是一种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后,瞳孔区晶状体前囊膜下出现的不规则灰白色或乳白色混浊斑点的特征性病变。其形成与高眼压导致的晶状体前囊膜下上皮细胞代谢障碍及组织损伤相关,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重要临床标志。
病因学特征
-
核心病因: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内压急剧升高(通常>50 mmHg,严重时可超过100 mmHg)导致虹膜与晶状体前囊膜机械性贴附,阻碍局部代谢并引发上皮细胞损伤。眼压下降后,贴附区域遗留瓷白色混浊斑点。
-
非特异性继发因素:
- 眼部外伤:严重外伤(如钝挫伤)可能通过机械压迫或炎症反应间接诱发类似混浊,但其分布和形态与典型囊膜下青光眼斑存在差异。
- 毒性暴露:特定毒性物质(如皮质类固醇、萘)可能引起晶状体混浊,但此类病变多表现为后囊下或皮质混浊,需通过病史与青光眼斑鉴别。
病理机制
-
高眼压的直接损伤:
- 眼压急剧升高导致虹膜与晶状体前囊膜紧密接触,阻碍房水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营养供给,引发局部细胞变性及蛋白聚集,形成混浊斑点。
-
代谢障碍与组织修复:
- 急性缺血缺氧使上皮细胞内离子泵功能障碍,钙离子沉积及细胞骨架破坏,最终形成不可逆的混浊灶。
-
形态学特征:
- 混浊斑点呈瓷白色、边界不清,多呈放射状或簇状分布于瞳孔区前囊膜下,轻症患者可仅见散在点状混浊。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视力影响:瞳孔区混浊可能导致眩光或雾视,但混浊轻微或位于周边时视力可无明显下降。
- 伴随症状:若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遗留病变,常伴有虹膜萎缩、瞳孔变形等体征,但斑块本身无痛性。
参考文献:《眼科临床指南》、《眼科学》及相关临床研究文献。
请注意,上述内容基于可靠资料撰写,但具体诊断和治疗建议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