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损害Impairment of visual field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9D41

关键词

索引词Impairment of visual field、视野损害、轻度视野损害、中度视野损害、重度视野损害、极重度视野损害、近全视野损害、完全视野损害
缩写视野损
别名看东西不清楚、视野缺损

视野损害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视野检查异常
      • 通过视野计等专业设备进行检测,发现局部暗点、周边视野缩小或中心视野受损等多种形式的视野缺损。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视野缩小:患者自觉视野范围缩小,可能在某一方向或整个视野范围内。
      • 中心暗点:中央视力下降,患者抱怨阅读困难、夜间驾驶能力下降以及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细节变得费力。
      • 偏盲:一侧视野完全消失,常见于视交叉区域的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 非典型症状
      • 视物变形:物体形状扭曲(如直线变弯),色觉减退等。
      • 闪光及划线:视野中出现闪光感或划线现象。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视野检查异常即可确诊。
    • 若无视野检查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视野缩小、中心暗点、偏盲)。
      • 眼底镜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如FFA、OCT、MRI/CT)发现相关病变。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 异常意义:显示视网膜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等情况,有助于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疾病。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 异常意义:用于检测黄斑水肿、视网膜厚度变化等,对黄斑变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MRI/CT扫描
      • 异常意义: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等,MRI或CT扫描可以帮助定位病变位置,评估病变范围和性质。
  2. 临床鉴别检查

    • 裂隙灯检查
      • 异常意义:可见房水闪辉、炎性细胞浸润,提示前房或玻璃体炎症。
    • 眼底镜检查
      • 异常意义:发现视盘水肿、边界模糊,提示视神经受累或视盘病变。
    • 视野计检查
      • 判断逻辑:通过详细检测,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如偏盲、象限盲、中心暗点及旁中心暗点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3. 流行病学调查

    • 病史追溯
      • 判断逻辑: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青光眼、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用药史(如氯喹、乙胺丁醇等)和外伤史,增强诊断指向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视野检查

    • 视野缺损:直接确诊视野损害,具体类型和范围有助于确定病因。
    • 典型模式:如鼻侧阶梯、颞侧楔形缺损(青光眼)、环形缺损(黄斑变性)等,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 血液检查

    • 血糖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
    • 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视神经炎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3. 血清学检查

    • 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等,阳性结果提示多发性硬化症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4. 眼科特殊检查

    • 眼压测量:显著升高提示青光眼。
    • 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波形提示视神经传导障碍,有助于诊断视神经炎等疾病。
  5. 基因检测

    • 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基因检测:如色素性视网膜炎相关基因(如RP1RHO等)突变检测,有助于确诊遗传性视网膜病变。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视野检查异常,结合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如FFA、OCT、MRI/CT)和临床评估(如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血糖水平、自身免疫抗体、基因检测)。

权威依据:《中华眼科学》、《实用眼科学》、相关领域权威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