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特指的结膜疾患,未特指的Unspecified Certain specified disorders of conjunctiva

更新时间:2025-06-18 19:49:12
编码9A61.Z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specified disorders of conjunctiva、某些特指的结膜疾患,未特指的、某些特指的结膜疾患、结膜萎缩、结膜气肿、结膜淋巴管扩张症
缩写某些特指结膜疾患未特指、特定结膜病未特指

某些特指的结膜疾患,未特指的 (9A61.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直接观察到结膜特异性病理改变(萎缩、气肿或淋巴管扩张),需满足以下全部特征:
      • 结膜萎缩:组织变薄呈苍白透明化
      • 结膜气肿:局限性透亮隆起(CT证实含气)
      • 淋巴管扩张:囊状淡黄色结节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症状组合
      • 持续性红眼(≥2周)伴异物感
      • 客观体征:结膜充血(鲜红/暗红)或分泌物增加(浆液性/黏液性)
    • 排除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性结膜炎(细菌/病毒培养阴性)及过敏性结膜炎(IgE正常)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环境暴露史:紫外线/化学物质接触史(如职业暴露≥6个月)
    • 病理触发因素
      • 手术/外伤史(气肿必要条件)
      • 免疫疾病史(类风湿关节炎/Sjögren综合征)
    • 影像学支持:CT显示结膜下气体(气肿)或超声见囊性无回声区(淋巴管扩张)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临床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裂隙灯显微镜) B --> B2(视力检测) B --> B3(荧光素染色) C --> C1(分泌物涂片) C --> C2(病原体培养) C --> C3(血清IgE检测) D --> D1(眼眶CT) D --> D2(眼部超声)

判断逻辑

  1. 裂隙灯显微镜
    • 结膜萎缩:上皮变薄+基质纤维化 → 确诊萎缩型
    • 透亮隆起区:需CT验证含气 → 指向气肿
    • 囊状结节:加压不消退 → 淋巴管扩张
  2. 分泌物涂片
    • 中性粒细胞为主 → 排除细菌感染
    • 嗜酸性粒细胞>5% → 提示过敏因素
  3. 眼眶CT
    • 气体密度影(-1000至-200 HU)→ 确诊气肿
    • 伴鼻窦-结膜瘘管 → 明确气肿病因
  4. 荧光素染色
    • 角膜点状着色 → 提示继发性眼表损伤(需干预)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体培养

    • 阳性:直接否定原诊断(需重新归类为感染性结膜炎)
    • 阴性:支持特指结膜疾患诊断(符合率>90%)
  2. 分泌物涂片

    • 中性粒细胞>10/HPF:提示合并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
    • 嗜酸性粒细胞>5%:提示过敏参与(建议过敏原筛查)
    • 角化上皮细胞:提示维生素A缺乏(需血清视黄醇检测)
  3. 血清IgE检测

    • >100 IU/mL:提示过敏性体质(建议抗组胺治疗)
    • 正常范围:排除过敏性病因(支持原诊断)
  4.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提示全身炎症活动(需排查免疫疾病)
    • ESR>20 mm/h:需评估是否合并自身免疫病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路径:裂隙灯确认特异性病变 + 排除感染/过敏
  2. 关键鉴别
    • 气肿:依赖CT证实含气及瘘管
    • 淋巴管扩张:超声见无回声囊腔 + 加压不消失
  3. 实验室价值
    • 阴性培养/IgE是诊断基石
    • 涂片细胞学指导合并症处理

参考文献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AAO《眼科临床指南》、Terry《眼表疾病诊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