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Autoimmune retinopathy
编码9B71.5
关键词
索引词Autoimmune retinopathy、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
缩写AIR
别名自免性视网膜病、免疫介导的视网膜炎、免疫相关视网膜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具有病因
--其他特指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未特指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2 系统性硬化症
4A42.Z未特指的系统性硬化症4A42.1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4A42.2局限性系统性硬化症4A42.0小儿系统性硬化症4A45 抗磷脂综合征
4A45.Z未特指的抗磷脂综合征4A45.2妊娠期抗磷脂综合征4A45.3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血症综合征4A45.1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4A45.0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4A40 红斑狼疮
4A40.1药物性红斑狼疮4A40.Y其他特指的红斑狼疮4A40.Z未特指的红斑狼疮4A40.0系统性红斑狼疮4A40.0Y其他特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A40.0Z未特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A40.00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皮肤4A41 特发性炎性肌病
4A41.11副肿瘤性多发性肌炎4A41.1多发性肌炎4A41.1Y其他特指的多发性肌炎4A41.1Z未特指的多发性肌炎4A41.01幼年型皮肌炎4A41.21非炎性包涵体肌病4A41.Y其他特指的特发性炎性肌病4A41.Z未特指的特发性炎性肌病4A41.00成人皮肌炎4A41.10幼年多发性肌炎4A41.0皮肌炎4A41.0Z未特指的皮肌炎4A41.20炎性包涵体肌炎4A41.2包涵体肌病4A41.2Z未特指的包涵体肌病4A44 血管炎
4A44.8血栓闭塞性血管炎4A44.A1肉芽肿性多血管炎4A44.0髋部和肩部的假性多关节炎4A44.3单器官血管炎4A44.1主动脉弓综合征4A44.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AY其他特指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AZ未特指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4结节性多动脉炎4A44.6Sneddon综合征4A44.92IgA血管炎4A44.2巨细胞动脉炎4A44.7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4A44.B0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4.5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4A44.9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4A44.9Y其他特指的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4A44.9Z未特指的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4A44.90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4A44.Y其他特指的血管炎4A44.Z未特指的血管炎4A44.91低补体血症荨麻疹性血管炎4A44.B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4.BY其他特指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4.BZ未特指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4.A2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4A44.A0显微镜下多血管炎4A43 重叠或未分化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4A43.22儿童干燥综合征4A43.2干燥综合征4A43.2Y其他特指的干燥综合征4A43.2Z未特指的干燥综合征4A43.4弥漫性嗜酸性筋膜炎4A43.1Mikulicz 病4A43.Y其他特指的重叠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3.Z未特指的重叠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3.3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A43.20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A43.21继发性干燥综合征4A43.0IgG4相关疾病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utoimmune Retinopathy, AIR)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视网膜组织导致的罕见疾病,其特征为进行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如暗点或管状视野)及光感受器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常与眼底镜检查所见体征不一致,主要与抗视网膜自身抗体介导的视网膜损伤相关。
病因学特征
-
免疫机制:
- AIR与抗视网膜自身抗体(如抗恢复蛋白抗体、抗α-烯醇化酶抗体)密切相关。这些抗体可直接靶向光感受器细胞或视网膜内层结构(如双极细胞),干扰其正常功能或引发补体依赖性损伤。
- 需注意与副肿瘤性视网膜病变(如癌症相关视网膜病变)的鉴别:AIR可为原发性(无肿瘤关联)或继发性(伴潜在肿瘤),确诊需排除感染性、遗传性及其他获得性视网膜疾病。
-
病理生理基础:
- 自身抗体通过干扰光转导通路(如恢复蛋白参与视杆细胞钙离子调节)或直接诱导细胞凋亡,导致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进行性功能障碍。
- 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但AIR的典型病理特征为光感受器退行性变,而非显著炎性浸润。
病理机制
-
视网膜改变:
- 自身抗体攻击视网膜特异性抗原(如光转导相关蛋白),导致光感受器外节结构破坏、细胞凋亡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
- 慢性病程中可能出现视网膜血管旁渗出或轻度水肿,但新生血管形成罕见,此点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血管性疾病鉴别。
-
视觉功能障碍:
- 视杆细胞损伤表现为夜盲症和周边视野进行性丧失,最终可进展为管状视野。
- 视锥细胞受累导致中心视力下降、色觉异常(尤其蓝黄色觉障碍)及明适应功能受损,晚期可合并视网膜电图(ERG)振幅显著降低。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核心症状为双眼不对称或对称性视力下降,伴闪光幻觉、光敏感及动态视力障碍(如难以辨识移动物体)。
- 视野检查多显示中心或旁中心暗点、环形暗点或周边视野进行性缩窄。
- 眼底改变轻微或滞后于功能损伤,偶见视网膜动脉变细或视盘苍白,但无典型色素沉着(如骨细胞样色素沉积多见于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参考文献:《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研究现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视网膜血管病病因介绍》(人人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