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9B71.1

关键词

索引词Hypertensive retinopathy、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0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1期,轻度小动脉狭窄,小动脉光反射增宽、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2期,局灶性小动脉狭窄,明显的全身性小动脉狭窄,动静脉局部狭窄,不透明,小动脉壁“铜丝”,或者这些体征的组合、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3期,出血,斑点状或火焰状、微动脉瘤,棉絮斑,硬性渗出物,或者这些体征的组合、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4期,第3期视网膜病变的体征加视盘肿胀
缩写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Retinopathy
别名高血圧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导致的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引发的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所致视网膜病变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
--左侧
--双侧
--右侧
严重度
--1期
--3期
--2期
--4期
具有病因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性肾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BA04 继发性高血压
BA04.Y其他特指的继发性高血压
BA04.Z未特指的继发性高血压
BA04.2单纯收缩期继发性高血压
BA04.1单纯舒张期继发性高血压
BA04.0舒张期继发性高血压合并收缩期继发性高血压
BA00 原发性高血压
BA00.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BA00.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BA00.0舒张期高血压合并收缩期高血压
BA00.Y其他特指的原发性高血压
BA00.Z未特指的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 HR)是一种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的眼底血管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小动脉硬化、狭窄以及视网膜其他结构的损害。HR是高血压导致全身微血管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眼底表现可以反映患者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累程度。根据眼底改变的程度,HR通常分为4个阶段,从轻度小动脉狭窄至严重的视乳头水肿。


病因学特征

  1. 慢性高血压的影响

    • 长期存在的高血压状态使视网膜小动脉受到持续压力,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进而影响血流动力学。这不仅降低了视网膜组织的有效灌注,还可能引发缺血性损伤。
    • 血压波动频繁或急剧升高时,可加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促进血栓形成,增加出血风险。
  2. 急性高血压事件

    • 在急进型高血压中,特别是当舒张压持续高于130 mmHg时,视网膜小动脉和全身小动脉迅速受损,伴有严重的心、肾功能衰竭及颅内压增高,导致更快速且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发展。
  3. 基础疾病因素

    • 除了原发性高血压外,继发性高血压(如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也可能造成类似的眼底变化。
    • 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成分共存时,会进一步加重微血管病变,增加HR的风险及其严重程度。

病理机制

  1. 视网膜血管变化

    • 小动脉初期呈现为光反射增宽,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局限性或广泛性的狭窄,甚至闭塞。
    • 动静脉交叉处可见局部压迫现象,即“银丝”、“铜丝”样改变,表明血管壁弹性下降及通透性增强。
    • 晚期阶段,由于毛细血管闭塞,视网膜缺血加剧,可能导致局灶性梗死(棉絮斑)或出血,但新生血管生成罕见,若出现需警惕合并其他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 视网膜及其他眼部结构损害

    • 微动脉瘤、棉絮斑、硬性渗出物等是HR典型的眼底表现,反映了不同层次的视网膜损伤。
    • 第四阶段HR特征性表现为视乳头水肿,提示视神经乳头区域血液循环障碍,可能伴随视力急剧下降或视野缺损。

临床表现

  1. 症状特征
    • 初期HR患者往往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常规眼科检查或因其它原因就诊时偶然发现。
    • 随着病变进展,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失等症状;重度HR伴随视乳头水肿时,可能会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快速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