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癣螨(人疥螨)Sarcoptes scabiei var. hominis

更新时间:2025-08-01 22:23:47
编码XN5YU

核心定义

病原学详细定义模板


一、病原体基本信息

1. 分类与类型
  • 分类
    • 寄生虫: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疥螨科(Sarcoptidae)、疥螨属(Sarcoptes)
    • 亚型/变种:人型疥螨(var. hominis),专性寄生于人类。
  • 血清分型:不适用(螨虫分类主要基于形态学而非血清型)。
2. 形态与结构
  • 形态特征
    • 螨虫:体长0.3-0.5毫米,椭圆形,半透明,雌虫有四对足,雄虫足部结构类似但体型较小。
    • 特殊结构:口器末端有倒钩状结构(螯肢),用于附着皮肤;雌虫在皮肤表层挖掘隧道时利用前足的吸盘。
    • 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若虫(两次蜕皮)和成虫阶段,全程在宿主皮肤内完成。
3. 传播途径
  • 主要途径
    • 直接接触:皮肤与皮肤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性伴侣),是主要传播方式。
    • 间接接触:通过共用衣物、床单或毛巾传播,但需快速接触(螨虫离开宿主后存活不超过72小时)。
  • 流行病学特点
    • 全球普遍分布,高发于拥挤、卫生条件差或免疫力低下人群。
    • 不同宿主的疥螨变种(如动物型)不会永久感染人类,但可能短暂寄生引发瘙痒。

二、致病机制

1. 宿主与靶细胞
  • 宿主范围:专性寄生于人类(var. hominis)。
  • 靶向组织:皮肤表层(角质层内),偏好薄嫩部位(如手指缝、腕部、腋窝、腰部、生殖器)。
2. 感染过程
  • 雌虫在皮肤表层挖掘隧道并产卵(每只雌虫每日产卵2-3枚)。
  • 卵孵化为幼虫,经两次蜕皮发育为成虫,整个生命周期约2-3周。
  • 瘙痒由螨虫排泄物、代谢产物及宿主免疫反应(如Th2型炎症反应)引发。
3. 免疫逃逸
  • 螨虫在皮肤隧道内隐蔽,避免被免疫系统直接识别。
  • 分泌抗原可能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延缓清除。

三、医学临床关联

1. 相关疾病
  • 典型疾病:疥疮(Scabies)。
  • 临床表现
    • 瘙痒:夜间加剧,因螨虫活动和代谢产物刺激。
    • 皮疹:隧道痕迹(灰白色或浅黑色线状)、丘疹、水疱、结节(慢性感染)。
    • 并发症:继发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导致脓疱疮、蜂窝织炎)。
2.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测
    • 皮肤刮片检查:用钝针刮取隧道末端,显微镜下寻找螨虫、卵或粪便。
    • 免疫学检测: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用于慢性或疑似病例)。
  • 辅助诊断:典型分布的皮疹及病史(如密切接触史)。
3. 治疗与预防
  • 常见抗病原体药物
    • 外用药物:5% Permethrin乳膏(24小时疗程)、10% Sulfur软膏(长期使用)。
    • 口服药物:Ivermectin(单次或双次口服,适用于广泛感染或免疫抑制者)。
    • 替代方案:Crotamiton、Benzyl benzoate(疗效较低)。
  • 预防措施
    • 隔离患者并同时治疗密切接触者。
    • 清洗衣物、床单等物品(≥50℃热水清洗或密封2周以上)。
    •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物品。
  • 耐药数据
    • Permethrin耐药性在部分地区出现,Ivermectin成为替代选择(参考:Australia’s in vitro assay on acaricide efficacy,PubMed ID:30153216)。

四、参考文献

  1. WHO Guidelines for the Global Elimination of Scabies (202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
  2.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Sarcoptes scabiei and Scabies: Beyond the Skin (2019)
    1.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Host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o S. scabiei (2019)
    2.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Global Epidemiology of Scabies and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s (2020)

注意事项

以上信息基于权威医学文献及临床指南,确保内容科学性。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