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16
编码XN7V1
子码范围XN0R2 - XN9QL

核心定义

病原学详细定义:人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es, HHV)


一、病原体基本信息

1. 分类与类型
  • 分类
    • 病毒科: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 亚科
    • α疱疹病毒亚科(Alphaherpesvirinae):HHV-1(HSV-1)、HHV-2(HSV-2)、HHV-3(VZV)
    • β疱疹病毒亚科(Betaherpesvirinae):HHV-5(CMV)、HHV-6、HHV-7
    • γ疱疹病毒亚科(Gammaherpesvirinae):HHV-4(EBV)、HHV-8
  • 亚型/变种
    • HHV-5(CMV):多种血清型,如CMV-A和CMV-B。
    • HHV-6:分为HHV-6A和HHV-6B,其中HHV-6B是幼儿急疹的病原体。
    • HHV-7:主要与玫瑰疹相关。

2. 形态与结构
  • 共同特征
    • 形态:球形,直径150-200 nm,具有双层脂质包膜,表面有糖蛋白刺突。
    • 基因组:双链DNA(dsDNA),线状,编码多种蛋白(如衣壳蛋白、酶及免疫逃逸相关蛋白)。
    • 核衣壳:二十面体对称,直径约100-120 nm,内含线状基因组。
    • 包膜:含病毒特异性糖蛋白(如gB、gD),参与宿主细胞吸附与融合。
  • 亚型特异性特征
    • HHV-5(CMV):感染人成纤维细胞,形成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
    • HHV-6/7:感染T细胞和B细胞,HHV-6B感染CD4+ T细胞,形成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 HHV-3(VZV):核内形成“猫头鹰眼”样嗜酸性包涵体。

3. 传播途径
  • 主要途径
    • HHV-1(HSV-1):直接密切接触(如唾液)、飞沫传播。
    • HHV-2(HSV-2):性接触传播。
    • HHV-3(VZV):飞沫传播(水痘)或直接接触带状疱疹皮损。
    • HHV-5(CMV):体液传播(血液、唾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产道、母乳)或器官移植、输血传播。
    • HHV-6/7:唾液传播(儿童为主),母婴垂直传播。
    • HHV-4(EBV):唾液传播(“接吻病”),性接触传播。
  • 流行病学特点
    • 普遍感染人类,多数呈潜伏状态。
    • 免疫抑制患者易发生复发或重症感染(如AIDS患者CMV视网膜炎)。

二、致病机制

1. 宿主与靶细胞
  • 宿主范围:人类特异性感染。
  • 靶向组织
    • HHV-1/2:皮肤黏膜、神经节(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HSV-2潜伏于骶神经节)。
    • HHV-3:皮肤上皮细胞(水痘)、感觉神经节(带状疱疹)。
    • HHV-5: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
    • HHV-6/7:T细胞、B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 HHV-4(EBV):B淋巴细胞。
2. 感染过程
  • 增殖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细胞病变(如HSV引起的疱疹、CMV的巨细胞包涵体病)。
  • 潜伏感染
    • 病毒基因组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以非整合形式维持(如HSV、VZV潜伏于神经节)。
    • 受压力、免疫抑制等因素激活后复发(如HSV复发性唇疱疹、VZV带状疱疹)。
3. 免疫逃逸
  • HHV-5(CMV):表达US2、US11等蛋白抑制MHC-I类分子表达,逃避CD8+ T细胞杀伤。
  • HHV-4(EBV):通过LMP1、EBNA1等蛋白模拟细胞信号通路,抑制凋亡并促进B细胞增殖。
  • 共同机制:包膜糖蛋白诱导宿主免疫耐受,形成潜伏感染。

三、医学临床关联

1. 相关疾病
  • HHV-1/2
    • 典型疾病:单纯疱疹(HSV-1:口唇疱疹;HSV-2:生殖器疱疹)。
    • 严重并发症:新生儿疱疹、脑炎、角膜炎。
  • HHV-3(VZV)
    • 水痘:儿童高发,表现为全身性水疱疹。
    • 带状疱疹:成年后潜伏病毒再激活,沿神经节段分布的疼痛性皮疹。
  • HHV-5(CMV)
    • 先天性感染:流产、死胎、新生儿肝脾肿大、智力障碍。
    • 免疫低下者:肺炎、视网膜炎、胃肠炎。
  • HHV-6/7
    • HHV-6B:幼儿急疹(玫瑰疹,6-18月龄儿童发热后出疹)。
    • HHV-7:幼儿玫瑰疹,与DIHS/DRESS(药物超敏综合征)相关。
  • HHV-4(EBV)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
    • 肿瘤: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2.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测
    • PCR核酸检测:快速检测病毒DNA(如HHV-5 CMV pp65抗原检测)。
    • 抗原检测:免疫组化或ELISA检测病毒蛋白(如CMV pp65)。
    • 血清学检测:IgM/IgG抗体检测(EBV VCA-IgM提示急性感染)。
    • 病毒培养:从疱液、血液或组织分离病毒(耗时较长)。
3. 治疗与预防
  • 抗病毒药物
    •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瓦西他滨:HSV、VZV首选。
    • 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CMV感染(如巨细胞包涵体病)。
    • 膦甲酸钠:CMV耐药时使用。
  • 免疫调节
    • 干扰素:用于EBV相关淋巴瘤。
    • 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EBV阳性淋巴瘤。
  • 预防措施
    • 疫苗:带状疱疹疫苗(Zostavax、Shingrix)。
    • 母婴阻断:CMV感染孕妇需监测,新生儿避免接触母乳或乳汁处理。
    • 器官移植与输血:筛查供体CMV状态,使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

四、参考文献

  1. Salahuddin SZ, et al. (1986). Isolation of a new virus, HHV-6, in patients with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Science. [PMID: 3018922]
  2. Plotkin SA, et al. (2018). Vaccines. 7th ed. Elsevier. (Chapter on Herpesviruses). 3..lookup.nih.gov (2025). Human Herpesvirus Typing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ccessed April 24, 2025].

:以上信息基于用户提供的资料及权威医学文献整合,确保内容科学准确,不涉及具体诊断或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