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容量缺失Unspecified Volume depletion

更新时间:2025-06-19 00:12:32
编码5C70.Z

关键词

索引词Volume depletion、未特指的容量缺失、容量缺失
缩写WTCDSR、WTCD
别名不明原因容量减少、非特异性容量缺失、未标明的容积降低、不明确的容量减退

未特指的容量缺失(5C70.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血流动力学证据
      • 体位性低血压(站立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
      • 中心静脉压(CVP)<5 cmH₂O或超声显示下腔静脉塌陷(吸气时直径<1.2 cm)。
    • 实验室证据
      • 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升高>10%基线值或红细胞比容>50%)。
      • 尿浓缩(尿比重>1.020且尿钠<20 mmol/L)。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口渴 + 乏力 + 尿量减少(<0.5 mL/kg/h)。
      • 体位性头晕伴皮肤弹性减退(捏起皮肤回弹时间>2秒)。
    • 高危因素
      • 近期呕吐/腹泻史、利尿剂使用、大面积烧伤或高温暴露。
    • 器官灌注不足证据
      • 血乳酸>2 mmol/L或肌酐升高>1.5倍基线值。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两项即可确诊。
    • 若无血流动力学监测,需同时满足:
      • 至少两项典型症状 + 实验室血液浓缩证据。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生命体征监测] A --> C[皮肤弹性检查] A --> D[尿常规] B --> E[体位性血压/心率变化] C --> F[黏膜湿润度评估] D --> G[尿比重/尿钠测定] A --> H[实验室筛查] H --> I[血常规] H --> J[电解质+肾功能] H --> K[血气分析] I --> L[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J --> M[钠钾氯/BUN/肌酐] K --> N[乳酸/pH/HCO₃⁻] A --> O[影像学评估] O --> P[超声下腔静脉评估] O --> Q[胸部X线]

  2. 判断逻辑

    • 体位性血压变化
      • 阳性(心率增加>30次/分)→ 提示容量缺失敏感度>85%。
    • 尿比重>1.020
      • 联合尿钠<20 mmol/L → 特异性>90%提示肾前性氮质血症。
    • 下腔静脉超声
      • 塌陷率>50% → 预测容量缺失阳性似然比4.2。
    • 血乳酸>2 mmol/L
      • 需紧急复苏,提示组织低灌注进展至休克前期。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血红蛋白升高(>160 g/L):
      • 血液浓缩直接证据,每升高10 g/L约等效于1L体液丢失。
      • 处理:快速晶体液复苏(20 mL/kg)。
    • 红细胞比容>50%
      • 需排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AK2基因检测)。
  2. 电解质与肾功能

    • 低钠血症(<135 mmol/L):
      • 合并尿钠<20 mmol/L → 提示胃肠丢失;尿钠>40 mmol/L → 提示肾性丢失。
    • BUN/肌酐比值>20:1
      • 肾前性氮质血症标志,补液后24小时内应改善。
  3. 血气分析

    • 代谢性酸中毒(pH<7.35 + HCO₃⁻<22 mmol/L):
      • 乳酸>4 mmol/L需启动休克流程(参考SSC指南)。
  4. 尿液检查

    • 尿钠<20 mmol/L
      • 肾脏保钠代偿反应,阴性预测值达95%。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体位性低血压)与实验室浓缩证据(Hb↑/尿比重↑)的联合判定。
  • 检查优先级
    1. 体位试验 → 2. 尿钠+尿比重 → 3. 下腔静脉超声 → 4. 乳酸检测。
  • 复苏关键
    • 首小时晶体液输注量 = 体重(kg)×6%×10(对应中度缺失)。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23)》
  • UpToDate临床顾问:成人容量缺失的诊断与管理
  •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21ed)第50章"Fluid and Electrolyte Dis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