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伴昏迷Hyperosmolar hyperglycaemic state with coma
编码5A20.1
关键词
索引词Hyperosmolar hyperglycaemic state with coma、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伴昏迷、高渗性昏迷
同义词hyperosmotic coma
缩写HHS伴昏迷
别名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伴昏迷、高血糖高渗状态伴昏迷、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具有病因
--
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未特指类型5A13 糖尿病,其他特指类型
5A13.2
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5A13.1
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引起的糖尿病5A13.5
非特定免疫介导性糖尿病5A13.0
β细胞功能遗传缺陷引起的的糖尿病5A13.6
其他遗传综合征引起的的糖尿病5A13.3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5A13.Y
其他特指原因引起的糖尿病5A13.4
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5A13.7
临床定义的亚型或综合征引起的糖尿病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伴昏迷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伴昏迷(Diabetic Hyperosmolar Hyperglycaemic State with Coma, HH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代谢紊乱,表现为显著的高血糖、血浆渗透压升高以及脱水,通常不伴有明显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且常常在数天至数周的多尿、体重减轻和液体摄入不足的基础上发病。该并发症可由多种应激因素诱发,如感染、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
病因学特征
-
基础疾病:
- 本病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他们往往存在长期的胰岛素抵抗和相对不足的情况。
-
诱因机制:
- 应激反应: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手术、创伤、急性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脑卒中)等均可作为触发因素,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剧烈波动,进而影响血糖调节机制。
-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抗精神病药物等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或直接升高血糖,加剧高渗状态。
- 液体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老年患者口渴感减退易致摄水不足,加之渗透性利尿导致体液丢失,形成血液浓缩和高渗环境。
- 肾脏功能障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限制了糖分排泄,进一步升高血糖。
病理生理机制
-
高血糖与渗透压变化:
- 严重高血糖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急剧升高,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移引发细胞内脱水。持续渗透性利尿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但无法代偿血糖升高。
- 当血糖超过肾糖阈值(通常>10mmol/L)时,尿糖大量排出并伴随渗透性利尿,加速脱水和电解质丢失。
-
电解质失衡:
- 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导致钠、钾、磷酸盐等电解质丢失,但血钠可能表现为假性降低(因高血糖吸引水分至血管内稀释血钠)。实际纠正后的血钠浓度常升高。
-
意识改变至昏迷:
- 高渗状态(通常>320mOsm/kg)直接导致脑细胞脱水及神经递质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嗜睡、谵妄,随渗透压持续升高(>340mOsm/kg)可进展为昏迷。脑灌注不足和微血栓形成可能加剧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神经系统症状:从注意力不集中、幻觉逐渐进展为昏睡或昏迷,罕见局灶性神经体征(如偏瘫)。
- 脱水征象:黏膜干燥、腋窝无汗、颈静脉塌陷、直立性低血压,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 其他体征:呼吸频率加快(与DKA不同,通常无典型Kussmaul呼吸),约20%患者伴轻度酮症。
参考文献:内分泌学教科书《威廉姆斯内分泌学》、《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等相关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