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小肠血管疾病Unspecified Certain vascular disorders of small intestine
编码DA97.Z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vascular disorders of small intestine、未特指的小肠血管疾病、小肠血管疾病
缩写XZXYXGJ、Xiao-Chang-Xue-Guan-Ji-Bing
别名未特指的小肠血管问题、不明确的小肠血管疾病、小肠血管病变
未特指的小肠血管疾病(USIVD)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CT血管造影(CTA):明确显示小肠血管狭窄、闭塞、畸形或异常血管团(如动静脉畸形)。
- MRI血管成像(MRA):发现血管结构异常(如血管瘤、动脉扩张)。
- 内镜检查证据:
- 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观察到黏膜出血点、溃疡、血管扩张或血管畸形。
- 影像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反复消化道出血(黑便或血便)伴慢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120 g/L,女性<110 g/L)。
- 餐后腹痛(持续≥30分钟)或急性缺血性腹痛(伴腹膜刺激征)。
- 实验室异常:
- 铁代谢异常(血清铁蛋白<30 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16%)。
- 炎症标志物升高(CRP≥10 mg/L,ESR≥20 mm/h)。
- 典型临床表现:
-
危险因素:
- 吸烟史、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贝赫切特综合征)、高龄(≥60岁)。
-
阈值标准:
- 确诊: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影像学或内镜证据,并排除其他明确病因(如肿瘤、感染)。
- 高度疑似:符合“支持条件”中≥2项临床表现+实验室异常,需进一步影像学或内镜检查。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筛查 │
├─ 血常规、CRP、铁代谢
├─ 粪便隐血试验
└───────────────┘
↓
┌───────────────┐
│ 影像学检查 │
├─ CTA(首选)
├─ MRA(肾功能不全者适用)
└───────────────┘
↓
┌───────────────┐
│ 内镜评估 │
├─ 胶囊内镜(非侵入性)
└─ 双气囊小肠镜(可活检) -
判断逻辑:
- CTA/MRA:
- 血管狭窄/闭塞:提示缺血性病变,需结合腹痛特点(如餐后加重)。
- 动静脉畸形:异常血管团+造影剂早期静脉显影,可解释反复出血。
- 内镜:
- 黏膜出血点/溃疡:需排除NSAIDs相关性肠病,结合用药史。
- 血管扩张:直径>2 mm的簇状血管,提示血管发育不良。
- 实验室检查:
- 贫血+低铁蛋白:支持慢性失血,而非营养性贫血。
- CTA/MRA: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血红蛋白降低(男性<120 g/L,女性<110 g/L):提示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
- 血小板升高(>450×10⁹/L):可能继发于慢性炎症或铁缺乏。
-
铁代谢:
- 血清铁蛋白<30 μg/L:特异性提示铁储备耗竭,支持慢性失血。
- 转铁蛋白饱和度<16%:与缺铁性贫血高度相关。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如血管炎或继发感染)。
- ESR≥20 mm/h:非特异性,需结合临床排除其他炎症性疾病。
-
粪便隐血试验:
- 持续性阳性(≥3次):需警惕隐匿性出血,即使无显性血便。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影像学(CTA/MRA)或内镜直接证据,结合慢性失血及缺血症状。
- 鉴别重点:需排除炎症性肠病、肿瘤及感染性肠炎(如结核)。
- 实验室价值:贫血与铁代谢异常是筛查线索,但不能单独确诊。
参考文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小肠血管疾病诊疗共识(2023版)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流程(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