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牙周病Unspecified Periodontal disease
编码DA0C.Z
关键词
索引词Periodontal disease、未特指的牙周病、牙周病
缩写PD
别名牙周炎、牙龈炎、牙周感染、齿周病、牙周疾病
未特指的牙周病(DA0C.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检查三联征:
- 探诊深度(PD)≥4 mm(至少2个非相邻位点)。
- 临床附着丧失(CAL)≥3 mm(至少2个位点)。
- X线显示牙槽骨吸收≥30%(冠根方向或水平吸收)。
- 排除标准:需排除侵袭性牙周炎、坏死性牙周病及其他特异性牙周病(如HIV相关牙周炎)。
- 临床检查三联征:
-
支持条件:
- 炎症体征:探诊出血(BOP)阳性率≥30%。
- 微生物证据:龈下菌斑中检出≥3种牙周致病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齿垢密螺旋体)。
- 全身危险因素:糖尿病(HbA1c≥6.5%)、吸烟史(≥10支/日)、遗传易感性(IL-1基因多态性)。
-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PD≥5 mm且CAL≥4 mm(至少3个位点)。
- 探诊出血阳性率≥50%。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基础检查
│ ├── 牙周探诊(PD/CAL/BOP)
│ └── 全口牙周筛查(PSR指数)
├── 影像学检查
│ ├── 根尖片(单牙评估)
│ ├── 全景片(全口骨吸收评估)
│ └── CBCT(复杂骨缺损三维评估)
├── 微生物学检查
│ ├── 暗视野显微镜(螺旋体比例≥20%)
│ └── PCR检测(致病菌定量分析)
└── 全身评估
├── HbA1c(糖尿病筛查)
└── CRP/IL-6(全身炎症标志物)
判断逻辑:
- 牙周探诊:
- PD≥4 mm提示活动性破坏,需结合BOP判断炎症状态。
- CAL与PD差值>1 mm提示可能存在牙龈退缩。
- 影像学检查:
- 根尖片骨吸收呈水平型(慢性进展)或角型缺损(局部侵袭)。
- 全景片骨高度降低至根中1/3为中度,根尖1/3为重度。
- 微生物检测:
- 牙龈卟啉单胞菌占比≥2%或福赛坦氏菌≥1%提示高致病风险。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牙周探诊指标:
- PD≥5 mm:提示深牙周袋形成,需立即干预。
- BOP阳性率>25%:反映持续炎症活动,与疾病进展正相关。
-
影像学指标:
- 牙槽骨吸收>50%:需评估种植修复可行性。
- 骨缺损角型深度≥4 mm:提示可能需要引导骨再生术(GBR)。
-
微生物学指标:
- 螺旋体比例≥30%:提示坏死性病变风险,需联合全身抗生素治疗。
- 牙龈卟啉单胞菌载量>10^4 CFU: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升高相关。
-
全身指标:
- HbA1c≥7%:糖尿病控制不佳者牙周治疗应答率下降40%。
- CRP≥3 mg/L:全身炎症状态可加速牙槽骨吸收。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必须结合临床检查(PD/CAL/BOP)、影像学(骨吸收)及危险因素评估。
- 治疗分层:
- 轻中度:基础治疗(洁治+根面平整) + 局部抗菌剂(氯己定凝胶)。
- 重度:手术干预(翻瓣术/GBR) + 全身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
- 监测指标:每3-6个月复查PD/BOP,每年评估影像学进展。
参考文献:
- 《世界牙周病分类共识报告(2018)》
- 美国牙周病学会(AAP)《牙周病诊疗指南》
- 《临床牙周病学与种植学》(Lang & Lindhe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