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根尖周炎Unspecified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9:40:28
编码DA09.7Z

关键词

索引词Periapical periodontitis、未特指的根尖周炎、根尖周炎
缩写WTS-GJZ-Y、WTS-GJZY
别名不明原因的根尖周炎、不明原因的根尖周围炎、不明确的根尖周炎、不明确的根尖周围炎、非特异性根尖周炎、非特异性根尖周围炎、Periapical-periodontitis-NOS

未特指的根尖周炎(DA09.7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X线片显示根尖周透射影(直径≥2mm)伴边界模糊,提示骨质破坏(慢性期)。
      • 急性期可能出现牙周膜间隙增宽(>0.2mm)。
    • 牙髓活力测试
      • 冷热测试、电活力测试均无反应(牙髓坏死)。
  2. 支持条件(临床特征)

    • 主要症状
      • 患牙持续性咬合痛或自发性跳痛(急性期)。
      • 牙龈窦道伴脓性分泌物(慢性期)。
    • 次要症状
      • 牙冠变色(灰褐色)、牙体缺损(深龋/充填体)。
      • 牙齿松动度≥1级(颊舌向晃动)。
  3.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影像学特征(慢性期透射影或急性期牙周膜增宽)。
      • 牙髓活力测试阴性。
      • 至少1项主要症状或2项次要症状。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 影像学检查 │
    ├───────┬─────────┤
    │ X线片 │ CBCT/CT │
    └───────┴─────────┘

    • 根尖片/全景片
      • 判断逻辑:透射影范围与症状持续时间正相关(慢性期>3个月者透射区扩大)。
    • 锥形束CT(CBCT)
      • 判断逻辑:三维评估骨质破坏程度,用于复杂解剖结构(如上颌磨牙)。
  2. 临床测试树

    ┌───────────────┐
    │ 临床功能测试 │
    ├───────┬─────────┤
    │ 叩诊 │ 咬合测试 │
    └───────┴─────────┘

    • 垂直叩诊阳性
      • 判断逻辑:疼痛强度分级(0-3级),≥2级提示急性炎症活动。
    • 咬合纸测试
      • 判断逻辑:早接触点与疼痛部位一致,提示根尖周压力增高。
  3. 实验室检查树

    ┌───────────────┐
    │ 实验室检查 │
    ├───────┬─────────┤
    │ 微生物检测 │ 病理活检 │
    └───────┴─────────┘

    • 根管采样培养
      • 判断逻辑: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提示难治性感染。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微生物检测

    • 厌氧菌占比>70%:提示需调整抗生素方案(如加用甲硝唑)。
    • 真菌检出: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需抗真菌治疗。
  2. 炎症标志物

    • IL-6 >10 pg/mL:反映急性炎症活动程度,指导是否需切开引流。
    • CRP >5 mg/L:提示全身性炎症反应,需监测感染扩散风险。
  3. 病理学报告

    • 肉芽组织伴浆细胞浸润:典型慢性根尖周炎表现。
    • 上皮细胞层存在:需与根尖周囊肿鉴别(囊肿需手术切除)。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急性期优先排查
    • 48小时内完成牙髓活力测试+X线检查,避免误诊为牙髓炎。
  2. 慢性期鉴别重点
    • CBCT区分根尖周肉芽肿(直径<5mm)与囊肿(囊腔形成)。
  3. 治疗监测指标
    • 治疗后6个月X线透射区缩小<50%,提示需根尖手术。

参考文献

  1. 美国牙髓病学会(AAE)《根尖周炎诊断指南》2023版
  2. WHO《牙科疾病国际分类(ICD-DA)》
  3. 《口腔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