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巨结肠Unspecified Megacolon
编码DB32.2Z
关键词
索引词Megacolon、未特指的巨结肠、巨结肠、巨结肠,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巨结肠NOS、获得性巨结肠、急性巨结肠、结肠过大、获得性功能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盲肠扩张、盲肠膨胀、盲肠肥大、结肠扩张、结肠肥大、乙状结肠肥大、巨乙状结肠、直肠扩张
别名巨结肠症、巨结肠病、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disease
未特指的巨结肠(DB32.2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直肠或结肠活检显示肠壁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缺失(先天性巨结肠)。
- 影像学特征性改变:
- 钡剂灌肠显示结肠显著扩张(直径>6.5cm)伴远端狭窄段("过渡区")。
- CT/MRI证实结肠持续性扩张(持续6个月以上)并排除机械性梗阻。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顽固性便秘(每周自发排便≤2次)伴腹胀持续3个月以上。
- 新生儿期胎便排出延迟(>24小时)。
- 危险因素:
- 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史。
- 慢性便秘病史(病程≥5年)。
- 典型临床表现: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继发于肿瘤、肠扭转、药物性肠麻痹等明确病因的巨结肠。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影像学评估
├─腹部X线平片(初筛)
├─钡剂灌肠(确诊性检查)
└─腹部CT/MRI(复杂病例评估)- 腹部X线:
- 判断逻辑:立位片显示结肠广泛积气扩张(直径>6.5cm),伴多个气液平面提示功能性梗阻。
- 钡剂灌肠:
- 判断逻辑:对比剂滞留24小时后仍可见明显结肠扩张段与狭窄段交界(特异性>90%)。
- 肛门直肠测压:
- 异常意义:先天性病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阳性预测值达95%。
- 腹部X线:
-
病理学检查流程:
└─组织学诊断
├─全层活检(金标准)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辅助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血红蛋白<110 g/L:提示慢性贫血(病程>1年者发生率40%)。
- 血小板>450×10^9/L:反映慢性炎症状态。
-
电解质与营养指标:
- 血钾<3.5 mmol/L:长期营养不良或反复呕吐导致(发生率25%)。
- 白蛋白<35 g/L:提示蛋白质吸收不良(病程>5年者发生率30%)。
-
粪便检测:
- 粪钙卫蛋白>200 μg/g:提示合并肠道炎症(需排除IBD)。
-
基因检测:
- RET基因突变阳性:支持先天性巨结肠诊断(阳性率30%-50%)。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第一步:通过腹部X线筛查结肠扩张
- 第二步:钡剂灌肠确认过渡区特征
- 第三步:直肠活检明确神经节细胞缺失
- 第四步:排除获得性病因(药物、代谢性疾病等)
注意事项:
- 新生儿病例需在出生后48小时内完成肛门指诊及X线评估
- 成人慢性病例需关注甲状腺功能(TSH)及糖尿病筛查
参考文献:
- 罗马IV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
- 《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NASPGHAN)指南
- 《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学诊断规范》(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